环境史叙事范型演变路径的追溯与反思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后期美国环境治理中工具性因素的作用异化研究”(批准号:11CSS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爱;环境史:定义、内容与方法[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2 侯文蕙;《尘暴》及其对环境史研究的贡献[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3 石楠;关于环境史分层研究的构想[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4 包茂宏;中国环境史研究:伊懋可教授访谈[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5 侯文蕙;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J];世界历史;2004年03期
6 热纳维耶芙·马萨-吉波,高毅,高暖;从“境地研究”到环境史[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2期
7 包茂宏;解释中国历史的新思维:环境史——评述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3期
8 梅雪芹;;从环境的历史到环境史——关于环境史研究的一种认识[J];学术研究;2006年09期
9 梅雪芹;;论环境史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及其意义[J];世界历史;2006年06期
10 王利华;;社会史研究的现代视野——从环境史研究的跨学科谈起[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原宗子;;在日本的中国环境史研究[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梅雪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理查德·怀特;毛达;;后话环境史:见证一个史学领域的成熟[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4 梅雪芹;;环境史:一种新的历史叙述[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汤艳梅;;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6 乔尔·A.塔尔;王栎;;美国城市史和美国环境史:互补且交错的领域[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恒 汤艳梅;《环境史》杂志创刊的学科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郭秀文;中国期刊对环境史研究的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环境史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童力;环境史研究呈现新趋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境史思维习惯:中国近代环境史跨学科研究的起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杨伟兵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从区域视角深化西南环境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寻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高澜;潜滋暗长:欧洲环境史新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王先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环境史研究的社会史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记者 耿晓明 通讯员 刘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s,
本文编号:2529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2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