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城市革命”论说的提出和意义——基于“唐宋变革论”的考察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林立平;六至十世纪中国都城东渐的经济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成一农;;“中世纪城市革命”的再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宁欣;;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J];学术月刊;2006年05期
4 宁欣;;街:城市社会的舞台——以唐长安城为中心[J];文史哲;2006年04期
5 宁欣;由唐入宋都城立体空间的扩展——由周景起楼引起的话题并兼论都市流动人口[J];中国史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寿;“入中”与宋代西北市场关系简论[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李晓玲;;大明宫遗址周边地区现状调查分析[J];城市问题;2006年02期
3 李金旺,柴宇平;以新英格兰乡镇自治为参照 拓展我国社区自治的新视野[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4 翦伯象;论汴京的词学背景功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刘士林;;江南城市与诗性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6 李瑞;中国古代都城空间形态要素分析——以唐宋都城为例[J];南都学坛;2004年04期
7 张笑川;;本土环境与西方冲击互动中的中国通商口岸——《局外人:西方在印度和中国的经历》述评[J];史林;2006年01期
8 宁欣;;街:城市社会的舞台——以唐长安城为中心[J];文史哲;2006年04期
9 朱英明,姚士谋,李玉见;我国城市群地域结构理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6期
10 宁欣;;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J];学术月刊;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合群;北宋东京布局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汪波;南浔社会的近代变迁(1840-1937)[D];浙江大学;2006年
3 余意;“词学吴中”与明代词学之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志红;唐长安城市景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王菲菲;论南宋音乐文化的世俗化特征及其历史定位[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6 张雪伟;日常生活空间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何益忠;从中心到边缘[D];复旦大学;2006年
8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加华;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恩俊;复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曦;宋元时期江汉平原经济开发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卉卉;从填浜筑路看上海中心区的河道变迁[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段建强;《园冶》与《一家言·居室器玩部》造园意象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袁婧;关于唐代住宅的几个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立;唐宋时期国都商业市场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阿平;唐宋城市房产租赁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峰;隋唐五代开封运河演变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天航;建筑与环境:唐长安木构建筑用材定量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琪;唐都长安的礼仪空间[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任锋;从乡村到都市[D];苏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宁欣;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的重新审视[J];历史研究;2004年06期
2 胡建华;宋代城市住房政策研究[J];史学月刊;1993年05期
3 宁欣;由唐入宋都城立体空间的扩展——由周景起楼引起的话题并兼论都市流动人口[J];中国史研究;2002年03期
4 宁欣;由唐入宋城关区的经济功能及其变迁——兼论都市流动人口[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532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3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