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历史编纂学的近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1-04-24 17:27
梁启超的"新史学",首先应当被视为对传统历史编纂体系的批判与重建,只有在这一视角下观察,才能发现其史学革命之有的放矢与真正意义。他不仅以敏锐的眼光、娴熟的技巧援引西学重建历史编纂理论,而且以此为标准对传统历史编纂学进行重估和整合,又以超前的学术意识规划学科范围和方向,同时在通史、专史领域进行广泛实践,取得卓著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梁启超在历史编纂学的近代转型过程中居于承上启下地位,扮演了总设计师的角色,而且确立了2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基本走向,影响至深至远。
【文章来源】:求是学刊. 2018,4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以西律中:重建历史编纂理论
二、对历史编纂形式、方法等的继承与创新
三、广开门径:诸多领域的出色实践
(一) 通史编纂的成功示范
(二) 突破学案体格局:两部清代学术史
(三) 当代史述·长篇传记·文化史编纂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广智书局的日本史书译介活动[J]. 赵少峰. 史学史研究. 2016(03)
[2]“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J]. 宋学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02)
[3]吕思勉与“新史学”[J]. 王家范. 史林. 2008(01)
[4]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J].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61(04)
本文编号:3157766
【文章来源】:求是学刊. 2018,4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以西律中:重建历史编纂理论
二、对历史编纂形式、方法等的继承与创新
三、广开门径:诸多领域的出色实践
(一) 通史编纂的成功示范
(二) 突破学案体格局:两部清代学术史
(三) 当代史述·长篇传记·文化史编纂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广智书局的日本史书译介活动[J]. 赵少峰. 史学史研究. 2016(03)
[2]“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J]. 宋学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02)
[3]吕思勉与“新史学”[J]. 王家范. 史林. 2008(01)
[4]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J].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61(04)
本文编号:3157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15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