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口述历史的学术定位与口述史料的整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1-04-28 14:09
不同于受到记录条件和语言书写习惯的双重限制的口碑历史,口述历史成立的前提是现代的记录工具和口语、书面语趋同化的语言文字条件。口述史料是采集整理者和口述者合作形成的史料作品,其客观性需要通过提升采集整理者的历史文献素质来保证,并且需要关注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论文认为,口述历史文本的整理形式总体分为纪事本末体和个人自传体两类,整理方式包括逐字转录和二次整理两个步骤,整理办法为截句法。同时,"理论可行,实践规范"的良性发展态势是口述历史学科发展的理想状态。
【文章来源】:档案与建设. 201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口碑史料的意识以及其与口述历史的差异
2 现代口述历史的学科定位与学术规范
2.1 重新认识口述历史的学科定位
2.2 合理解决口述历史的客观性质疑问题
3 口述历史文献的整理方法
3.1 两种口述历史文本整理形式
3.2 两个整理步骤:实录稿与自传稿
3.3“截句法”——口述史料的整理办法
4 口述者与采集整理者的共同创造
4.1 口述历史的采集整理者的重要作用
4.2 口述历史的知识产权问题
5 结语:公共史学要做到“理论可行, 实践规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口述历史的学科建设[J]. 何鑫,陈谦平. 学术交流. 2014(07)
[2]热点透视与学科建设:近年来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J]. 左玉河.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1)
[3]口述历史与历史的重建[J]. 邬情. 学术月刊. 2003(06)
本文编号:3165615
【文章来源】:档案与建设. 201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口碑史料的意识以及其与口述历史的差异
2 现代口述历史的学科定位与学术规范
2.1 重新认识口述历史的学科定位
2.2 合理解决口述历史的客观性质疑问题
3 口述历史文献的整理方法
3.1 两种口述历史文本整理形式
3.2 两个整理步骤:实录稿与自传稿
3.3“截句法”——口述史料的整理办法
4 口述者与采集整理者的共同创造
4.1 口述历史的采集整理者的重要作用
4.2 口述历史的知识产权问题
5 结语:公共史学要做到“理论可行, 实践规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口述历史的学科建设[J]. 何鑫,陈谦平. 学术交流. 2014(07)
[2]热点透视与学科建设:近年来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J]. 左玉河.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1)
[3]口述历史与历史的重建[J]. 邬情. 学术月刊. 2003(06)
本文编号:3165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16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