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界对于历史统计学的认同与质疑
本文关键词:民国学界对于历史统计学的认同与质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历史统计学,是用统计的方法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归纳、统计与量化分析,其呈现结果多以图谱和表格。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第一次从理论高度提出历史统计学的是近代史学家梁启超。1922年,梁启超在东南大学史地学会做了题为《历史统计学》的演讲,引起学界关注,认同与反对之声持续不断。之所以产生两种态度,一方面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之路中呈现的历时性与同时性并存的现状有关;另一方面,探求历史变动的共相、大势与执着于细枝末节的考证两种视野,也是重要原因。此外,民国学界对于巴克尔著作的反响也影响到了时人对于历史统计学的态度。统计方法于历史研究有其局限性,是一个好仆人,坏主人。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历史统计学 梁启超 傅斯年 科学化史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民国时期经济史研究的方法与流派”(13YJA770003) 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项目“20世纪中国史学的社会科学化路向研究”(2015WLJH09)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历史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历史上的某些现象进行归纳、统计与量化分析的历史研究方法,其成果形式一般表现为各种统计图谱与表格,是‘计量史学’的先行形态”1。应用统计的方法于历史研究,在史学著作和史学研究中古已有之。其主要用于人口、田亩、赋税等记载。如《史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峰;;两极之间的新史学:关于史学研究会的学术史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2 王宇博,俞荣生;“计量史学”研究评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李根蟠;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J];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4 陈峰;;傅斯年、史语所与现代中国史学潮流的离合[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陈峰;;走向跨学科之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方法论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6 李孝迁;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史学月刊;2004年08期
7 王学典;;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J];史学月刊;2008年06期
8 陈峰;刘婷;;齐思和与现代新史学之建立[J];求是学刊;2014年04期
9 陈峰;;趋新反入旧:傅斯年、史语所与西方史学潮流[J];文史哲;2008年03期
10 杜正胜;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J];中国文化;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庆利;;问解“李R既四烟狻薄嫖觥端浪⒗健返囊帐醢旅豙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锦贵;;中华文献资源采金矿——正史史志系列简论[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7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8 邹迎曦;;浅议两淮盐商的发展与嬗变[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杰;杨新新;;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学术回眸[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玉娟;艾畅《诗义求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学跃;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智;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2 郑师渠;学衡派史学思想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黄波;要不要“回到傅斯年”?——“历史科学中两条道路斗争”的再解读[J];博览群书;2004年02期
4 孔祥成;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人的史料观——解读1928~1948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李孝迁;;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中国的回响(上)[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李孝迁;;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中国的回响(下)[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兴盛原因探究[J];东南文化;2006年04期
8 陈丰;;不谋而合——“年鉴派”和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J];读书;1993年12期
9 井上幸治 ,何培忠;年鉴学派成立的基础——昂利·贝尔在法国史学史中的地位[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10 戚国淦;史坛巨匠 后学良师——怀念齐思和先生[J];世界历史;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学勤;;梁启超对历史统计学的倡导与实践[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民国学界对于历史统计学的认同与质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48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