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史学之公共性反思
本文关键词:公共史学之公共性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共史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内在的公共性,对公共史学之公共性的认识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传统史学为参照,公共性表现为专业史学家之外人员的广泛参与以及研究内容侧重于公共领域;二是立足于史学研究本身,其公共性表现在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选题、研究活动、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其表现途径、服务对象(或成果去向)等环节;三是公共史学的公共性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担当,必须坚守真实性原则、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公共史学 传统史学 公共性
【分类号】:K091
【正文快照】: 当下我国史学领域似乎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方面,电视上各种历史类节目大受欢迎,书店里历史类图书也一度颇为畅销,人们似乎看到了“史学的春天”;另一方面,在作为史学人才培养中心和主要研究阵地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历史学仍处于“寒冬腊月”,历史专业招生难、就业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希;;谁拥有历史——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发展与挑战[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2 陈新;;“公众史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J];学术月刊;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桩;;“应用史学”还是“史学应用学”——浅论公共史学的学科属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李华;;如何解决城市杂志的地域性之惑——公众史视野下城市杂志的地域性构建[J];编辑学刊;2013年02期
3 赵亚夫;;公共史学与高校历史教学[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4 韩俐彦;;历史知识社会化与公共史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鹏;;“公共史学”理论对我国历史教学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12期
6 胡勇;;关于发展我国公共史学的若干思考[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07期
7 王小丽;肖守库;;美国公共历史学教育对我国高校历史教育实践改革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2期
8 朱联璧;;英国的公众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02期
9 王记录;;当代中国史学的形态、演化及发展趋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李娜;;美国模式之公众史学在中国是否可行——中国公众史学的学科建构[J];江海学刊;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俐彦;美国公共史学的研究领域与理论方法[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徐孝虎;战后美国史学的挑战与应变研究(1945-2005)[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沈辰成;别理德国人!?美国对德反亲善政策探微,1944-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洪克宇;试论大众史学及其历史认识问题[D];云南大学;2013年
5 乐小欢;房龙与史学大众化[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杨祥银;美国公共历史学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罗荣渠;当前美国历史学的状况和动向[J];世界历史;1982年05期
4 王希;;谁拥有历史——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发展与挑战[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5 王希;何谓美国历史?——围绕《全国历史教学标准》引起的辩论[J];美国研究;1998年04期
6 蒋大椿;;基础历史学与应用历史学[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01期
7 齐世荣;关于史学研究的创新问题[J];史学集刊;1994年04期
8 陈新;;从后现代主义史学到公众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9 向志学;对应用史学和历史资源研究、开发、应用问题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10 刘文瑞;试论应用史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郎需颖;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简论[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传统史学与人生修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乔治忠;中日传统史学之“正统论”观念的差异[J];社会观察;2005年10期
3 张元;;阅读钱穆[J];读书;2006年03期
4 汪高鑫;;历史、历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徐松巍;关于19世纪中国史学历史意义的思考[J];史学月刊;2000年02期
6 陈祖清;略论我国传统史学教育的社会功能[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房鑫亮,吴忠良;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4期
8 李红岩;;史钞及其与中国传统史学之普及[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9 汪高鑫;;史学“致用”思想与传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洪涛;;对中国传统史学功能的反思[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2 章益国;;失落的美——中国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遗漏[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孙洪涛;;史学的德育传统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4 周建漳;;从叙述文本到历史经验——近三十年来西方历史哲学的新发展[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传印;;关于“易中天现象”的若干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郝春文;;新方法 新领域 新手段——近30年来的中国历史学[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7 雷北疆;;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赵金平;;当代女性口述史刍议[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大学 谢维扬;靠基础研究提升公共史学表现[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许殿才;传统史学的范本——《汉书》[N];光明日报;2001年
3 王宏维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发现妇女的历史[N];南方日报;2004年
4 吴锡平;史学的文学化表达之后[N];文艺报;2006年
5 刘淼;杨奎松:再现传统史学实录精神[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许海云;西方史学的历史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短与长[N];北京日报;2007年
8 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所长 钱茂伟;史学史研究亟需自己的理论与方法[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仲伟民;考据是历史学的生命[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李洪岩邋(本报书评人);史学“非主流”与“史学方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蔡丽娟;李维史学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泽昊;胡思敬史学与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俐彦;美国公共史学的研究领域与理论方法[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春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陈寅恪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郭琪;论文本异化与历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春霞;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科学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艳丽;论汤普森的阶级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吕作用;越界取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荣毅;社会信息化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D];山东大学;2008年
8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安尊华;试论梁启超的史料思想[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史晓峰;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公共史学之公共性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48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