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张舜徽先生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发布时间:2017-08-05 15:32

  本文关键词:张舜徽先生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更多相关文章: 张舜徽 经史考证 经世致用 马克思主义史学


【摘要】:张舜徽先生早年治学,循着清人"由小学入经学"的学术路径,从经史考证出发,以经世致用为归宿。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后,在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他实事求是,在以阶级分析学说研究古文字、考证劳动人民史事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其经世致用思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张舜徽 经史考证 经世致用 马克思主义史学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荆楚全书》编篆”(项目编号:10&ZD09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张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他早年治学遵循清人“由小学入经学”的学术路径,从经史考证出发,以经世致用为归宿。20世纪四十年代末,他开始接触唯物史观,(1)新中国建立后,在新的形势要求下,更加广泛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自此,张先生的学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臣,王国范;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以实证研究为基础[J];新长征;2000年08期

3 侯云灏;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及其基本特点[J];学术研究;2001年12期

4 侯云灏;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新时期史学思潮[J];史学月刊;2002年06期

5 侯云灏;新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J];学术研究;2002年12期

6 许殿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许殿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阶段性特点[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8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洪认清;;20世纪前半期学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思想[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洪认清;;抗战时期延安与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区域特色[J];三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7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团结报;2013年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沙健孙;研究历史 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陈前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4 董欣洁;我院世历所举办“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凤娜;筑牢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强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李红岩;晚清“新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记者张微;实施管理强院战略 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林甘泉;实证史学与唯物史观的结合[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记者 张凤娜;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张旭鹏 张文涛;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2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英姿;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美丽;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7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雷萱;民国时期吴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绍樱;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窦禄军;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界的史料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5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25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