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哲学的概念内涵与语境
本文关键词:论历史哲学的概念内涵与语境
【摘要】:在后认识论的语境中,有必要重新反思"历史哲学"这一学科及其概念。哲学是源于弥合实存世界与理念世界裂痕的一致性冲动,而历史学和哲学因此处于内在的对立中。这种对立导致了"历史哲学"的内在悖谬和对"历史哲学"概念的诸种混淆,通行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区分也只是经验主义-分析哲学语境的产物。实际上史学理论终将走向历史哲学,并且只有一种服从于一致性的历史哲学,它同时包含了历史思辨。也只有这样的历史哲学才可能战胜历史相对主义,克服历史学与哲学的对立,从而为历史知识确立合法性。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关键词】: 实存世界 一致性 历史哲学
【基金】:第六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现代西方历史相对主义思潮研究”(项目号:2013T604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1
【正文快照】: “历史哲学”一词近年来颇有死灰复燃之势,甚至渐渐压倒了“史学理论”这一二级学科名称。这种“复活”或许与后现代主义等西方思潮风行后,引发的那些对历史学学科基础的质疑及相应争论有关,因为这些争论似乎更合适置于“哲学”而不是“史学”之下。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倘若学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兆武;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营;远藤周作宗教文学的思想和创作特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践明;历史哲学中的因果观念[J];求索;1994年01期
2 赵世瑜;相互的观点:非为比较而比较[J];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01期
3 A.托塞尔,江小平;历史哲学危机时代的史学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4 夏文斌;历史哲学的现代发展——从马克思到邓小平[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牛;试论梁启超的历史哲学及其特点[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6 山郁林;;历史的观念与观念的历史[J];丝绸之路;2010年10期
7 房玫;发展问题的现代历史哲学解读[J];学术界;2001年06期
8 董平;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J];中国哲学史;2005年02期
9 王达三;历史三分法与中国历史哲学[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王达三;;史义与中国传统历史哲学[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富恩;;论吕东莱历史哲学的现代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创同;王志庆;;约阿基姆的历史观与历史哲学[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3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4 孙承叔;;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慧宇;;长足进取与成就辉煌——中国历史学的现代转型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夏晓明;;试论李大钊的史学观[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9 黄凯锋;;历史评价与历史认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王利红;;试论卡莱尔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师范大学 金寿铁;历史哲学更关注未来的历史[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丁力;从历史哲学展望历史高峰[N];经济观察报;2011年
3 李杰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历史哲学的认识论特点、价值和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黄志远;怀特海历史哲学刍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杨耕邋张立波;历史有没有一个真实面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李秋零;全球化时代重审斯宾格勒的“预言”[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徐风邋杜立新;史学与哲学[N];吉林日报;2008年
8 卜照晶;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漫谈[N];光明日报;2007年
9 于沛;二十世纪西方史学及史学名著[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杨学功;历史哲学研究的新视角[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为;一种作为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哲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振;历史与诠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璞;藏族史学思想论纲[D];云南大学;2002年
5 张小忠;历史、证据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艳波;走向人道——赫尔德历史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雄;历史转折论[D];复旦大学;1993年
9 黄磊;历史循环论和他者[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银霞;海登·怀特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2 李逢玲;陈亮的历史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3 顾成东;卢卡奇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庄忠正;历史哲学还是历史科学[D];吉林大学;2011年
5 侯星丽;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游;福柯的历史哲学思想之探微[D];西南大学;2006年
7 尹峻;终结的,抑或虚无的历史[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孙旭红;简论董仲舒的历史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翔;实践:历史学研究中人本主义视角与实质主义视角的超越[D];广西大学;2008年
10 戴旭旺;抽象理想[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6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2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