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乾隆二朝明史观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清康熙、乾隆二朝明史观之比较
【摘要】:康、乾二朝是清代明史观形成的两个重要时期。虽然二帝都强调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编纂明代史书,但对明史的评价却截然不同。总的来说,康熙朝对明史基本持肯定态度,重点突出明代帝王的功绩而淡化其缺点;乾隆朝则对其持贬低态度,夸大其失误与不足而淡化其政绩。之所以如此,与两位帝王的气度和两朝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直接关系。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 康熙 乾隆 明史观 原因
【分类号】:K249.2;K03
【正文快照】: 在明史观的形成过程中,清康、乾二朝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建国伊始,清朝即关注纂修前代正史。康熙四年(1665),设立明史馆组织相关工作,十八年(1679)开始纂修,至乾隆四年(1739)正式完成,前后延续了60余年;乾隆朝则在《明史》完成的次月(四年八月)即着手编纂纲目体的《明通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8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9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10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7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9 陈学霖;;关于《明太祖皇帝钦录》的史料[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10 南炳文;;朱元璋撰二丘乐章的重视民众思想[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8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忠礼,周方高;史料引用致误原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卢少志;;高校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原因[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李晓明;;清人辑诸家《后汉书》述略[J];文教资料;2011年28期
4 都重万;略论晚清学人对传统史学的全面否定与其造因[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5 章牧;顾颉刚的学术追求[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代继华;何多奇;;试论史学工作者的分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孙晴;梁启超与鲁宾逊《新史学》“新”之相异原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尤学工;魏政军;;20世纪早期中国史家的“世界意识”[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华毓思;;《十七史商榷》[J];历史教学问题;1984年01期
10 杨玉玲;;清朝断代史漫语[J];群言;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振辉;;评四库全书总目正史类提要对于历史考据学的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伯娅;康熙与西方科学[N];学习时报;2002年
2 江流;谁创造了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4年
3 姜涛;“上梁”“筑础”与“大清史”的学术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戴逸;怎样认识“康雍乾盛世”[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晓星;跨越海峡:史家佛家精彩对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武汉大学历史系 谢贵安;实录体史学研究向广、深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吉;黄本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家远;开一代新学风的常州公羊学派[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杨林;陆奎勋与《明史》修纂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晓燕;清修《四库全书》与山东古代著述[D];兰州大学;2007年
5 钟金才;俞正燮考据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7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2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