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与个别:论中外历史的会通
本文关键词:一般与个别:论中外历史的会通
更多相关文章: 中西会通 现代学术 制度史 五种生产方式 文化史观
【摘要】:"中外历史的会通"之意义重大,首先在于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呈现出来的。其所涉样本至少在两个以上,超越个性的深层法则,便开始重要起来了。从理论上说,"中外历史的会通"的基础是一个共同框架,这样的理论框架的建构,经常要超出历史学领域,进入相关的社会科学领域,甚至科学领域。在"会通"的实践中,也可能出现各种扭曲变形,若直接以一方为模板来剪裁另一方的话。现代学术曾给中国史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所谓"现代学术"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以西方的历史经验为基础,在西方率先发展起来的。它提供了很多被认为是"普适性"的方法,但并未充分将更多民族、地区的历史经验纳入考虑。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中国历史进程无与伦比的连续性,也使人类社会的某些内在规律,更鲜明地体现出来了。中国史所能为学人提供的学术灵感、学术创造、学术新知,足以为历史研究的"同一平台"增添砖瓦,这也给中国史学人的世界史素养和社会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外历史的会通"任务,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西会通 现代学术 制度史 五种生产方式 文化史观
【分类号】:K09
【正文快照】: 一中国传统史学把自己的使命,概括为纵向的“通古今之变”;至于与四边蛮夷的横向比较,只是“礼乐之邦”的陪衬而已。近代以来的“中外历史的会通”,显然就是一场视角的变革了。把中外同时纳入视野,激发了近代史家的无数灵感。“中外历史的会通”之意义重大,首先在于事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出版[J];世界历史;1998年04期
2 许二斌;略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中外历史比较研究的新突破[J];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08期
4 辛夷;取精用弘 博约得体——《中外历史事典》评介[J];史学月刊;1993年01期
5 乔素娟;;中外历史上高跟鞋设计的比较与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6 孙进昌;蒋群策;;浅论创新文化的力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5期
7 辛夷;;《中外历史事典》评介[J];历史教学;1993年03期
8 智纯;略谈文明的起源与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9 ;中外历史巧合五则[J];商业会计;1995年03期
10 齐世荣;;从中外历史看抓住机遇的重要性[J];求是;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覃杰;;浅谈我党的为民思想及实践的科学发展[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丽杰;唐丽芬;;从司马光砸缸说起[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3 付延功;;浅论长征歌谣的时代价值[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张建松;中外历史上含有钓鱼岛的地图知多少[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检察日报》副总编辑 王守泉;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需汲取中外历史经验[N];检察日报;2013年
3 何思煜;怎样进行好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N];开封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632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3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