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研究与反思——以历史学科为例
本文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研究与反思——以历史学科为例
【摘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突出一个"研"字,即重视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科教学专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修课程设计应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应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学习共同体的创设,为优质课程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提供了理念与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研修实践中,"捆绑式"研修法,循环式学习与反思法,以及专家与优秀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是提高研修课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学院;
【关键词】: 骨干教师 研修 优质课程 历史学科
【分类号】:K0-4;G645.1
【正文快照】: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课程策划骨干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通过研修培训等形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林凤;;浅谈高职酒店旅游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安建红;;中学化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及培养[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日根;中南、华南地区部分高校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会会议纪要[J];史学集刊;1997年03期
2 郑师渠;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贺信,进一步推动北师大历史学科的发展[J];史学史研究;1999年04期
3 沈渭滨;历史学科必须面对现实拓展研究领域[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4 张仲民;;后现代主义史学之主张与评价——以Re-thinking History和《历史的真相》为例[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2期
5 丁向荣;历史学科学性问题批判[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杨共乐;;创新史学,推进历史学科的发展[J];史学史研究;2006年04期
7 钱萍;;人文精神与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01期
8 朱英;彭南生;;构建历史学“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1期
9 李鑫;;在幼儿师范学校要注重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1期
10 吴红;;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及其可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魏影;;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细珠;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彭刚;透视史学前沿的多棱镜[N];光明日报;2007年
3 李新;“这是历史的嘲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李灿珍;读史热不等于史学热[N];深圳商报;2006年
5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向阳;组织史研究暂露头角[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李学勤;《清华历史讲堂》前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陶杰;震古烁今话改革[N];辽宁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杜边;“理论与方法:历史比较和史学比较学术研讨会”在芜湖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伯工;历史学到底有没有用[N];北京日报;2004年
10 顾奎相;繁荣新世纪史学四论[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爱国;东亚发展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邵帅;浅谈覆盖律解释模型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困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熊艳;当前形势下高师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定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武善忠;信息技术与幼师历史教学的整合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轩;试论德国经典历史主义史学的学科理论特性[D];北京大学;2008年
5 刘峰;历史叙事与历史真实[D];兰州大学;2009年
6 舒醒;大学生自由选课背景下的历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谭菊秀;小教大专生历史素质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尹逊勇;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何千忠;论美国社会科中历史教育的目标及内容要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93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9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