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历史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
本文关键词:全球历史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史观 全球化理论 史学理论研究 世界历史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西方中心论 世界史研究 西方国家 历史叙述 原创性作品
【摘要】:正十年前,笔者应邀在《史学理论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文章提出我们在欣赏巴勒克拉夫等人的远见卓识,早在1950年代就提出的"全球历史观"的同时,不能对"全球历史观"所面临的多种挑战视而不见。这种挑战首先表现在"全球历史观"的影响力依然有限,没有能够进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精髓;第二是时代背景的转换对"全球历史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对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的进展视而不见,不能仅仅体现为对非西方国家历史公正阐释的追求,而应该体现为对"西方中心论"和原来意义上"全球历史观"的双重超越;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关键词】: 全球史观;全球化理论;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研究;人文社会科学;西方中心论;世界史研究;西方国家;历史叙述;原创性作品;
【分类号】:K03
【正文快照】: 十年前,笔者应邀在《史学理论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文章提出我们在欣赏巴勒克拉夫等人的远见卓识,早在1950年代就提出的“全球历史观”的同时,不能对“全球历史观”所面临的多种挑战视而不见。这种挑战首先表现在“全球历史观”的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新成;;全球史观在中国[J];历史研究;2011年06期
2 张旭鹏;;超越全球史与世界史编纂的其他可能[J];历史研究;2013年01期
3 梁占军;;“全球史”与“世界史”异同刍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刘德斌;"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5 于沛;;全球史: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6 郭小凌;从全球史观及其影响所想到的[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7 陈新;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的重构[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利杰;周巩固;;性别视角下的集体记忆——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历史记忆理论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朱君gY;;论皮纸与加洛林时代历史记忆的保存[J];古代文明;2013年02期
3 王宁;;西方文论关键词 世界主义[J];外国文学;2014年01期
4 陈拯;;全球史视角下的冷战国际史研究:兴起、特征与挑战[J];国际观察;2015年02期
5 刘新成;;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J];世界历史;2006年01期
6 杨巨平;;“全球史”概念的历史演进[J];世界历史;2009年05期
7 朱定秀;陈立柱;;评析中文世界对于《全球通史》的反响与态度[J];江淮论坛;2009年04期
8 李军;;中国学者的“全球历史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祝宏俊;;《世界通史》课程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出路[J];历史教学;2006年08期
10 刘新成;李建军;陈志坚;罗辉;田汝英;梁雪松;刘丹;;论题:什么是全球史[J];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永平;;全球史与中国史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2 顾丽华;;琼粤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全球史视角的考察[A];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琼粤两省合作发展——第三届中国(海南·广东)改革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金利杰;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井梅;嬗变与转型:文艺复兴后期法国史学析论[D];复旦大学;2010年
4 田汝英;“贵如胡椒”:香料与14-16世纪的西欧社会生活[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君gY;加洛林时代史学成就探微[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孟德楷;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百年中国:1900-2010[D];山东大学;2014年
7 邵鹏;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全球史观”在中国史研究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博;跨文化互动与全球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玉英;生产交往与经济全球化[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金利杰;沃尔什历史哲学思想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晓红;影像生产与集体记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丁小丽;历史学的社会定位及时代使命[D];山东大学;2008年
7 常秀梅;近百年中国历史观念变迁与中学历史教学[D];山东大学;2010年
8 姜英英;论阿米亚努斯史学观念的内涵及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小华;论王祖华对历史规律的重构[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宫莉;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坡民;从世界历史看全球化[J];读书;2003年01期
2 王晴佳;论民族主义史学的兴起与缺失(上)——从全球比较史学的角度考察[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3 潘光;关于新世纪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几点看法[J];世界历史;2000年01期
4 蒲乐安;徐秀丽;;世界史是可能的吗[J];世界历史;2006年01期
5 张旭鹏;;后殖民主义与历史研究[J];世界历史;2006年04期
6 李隆庆;迎接新世纪重构世界历史新框架——《远古至1500年的世界史》体系和内容革新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兰岚;;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评述[J];理论前沿;2006年09期
8 刘新成;;全球史观在中国[J];历史研究;2011年06期
9 盛志光;评《世界文明古国述略》——从周谷城先生反对“欧洲中心论”谈起[J];求是学刊;1999年04期
10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王晴佳;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现代史学的走向——一个跨文化全球史观的设想[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薄洁萍;[N];光明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凤莲;;《新全球史》与杰里·本特利的全球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2期
2 李嘉曾;;全球史观与历史巧合[J];群言;2011年07期
3 刘新成;;全球史观在中国[J];历史研究;2011年06期
4 刘德斌;“全球史观”问题:困局与机遇[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1期
5 祝令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史观与世界历史体系的构建[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郭小凌;从全球史观及其影响所想到的[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7 林中泽;历史中心与历史联系——对全球史观的冷思考[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8 吴晓群;我们真的需要“全球史观”吗?[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9 兰岚;;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评述[J];理论前沿;2006年09期
10 俞金尧;;全球史观下的文明传统与交往[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玮;;“全球史观”和世界史学的重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邓红英;欧洲站在谁的肩上崛起[N];湖北日报;2000年
3 孙兴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以帝国为主角讲述国际关系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杨;“全球史观”在中国史研究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尹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观探析[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5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5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