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历史书写的三种范式:认知性的历史、认同性的历史与承认性的历史
本文关键词:区分历史书写的三种范式:认知性的历史、认同性的历史与承认性的历史
更多相关文章: 书写范式 认知性的历史 认同性的历史 承认性的历史
【摘要】:本文区分出近代西方历史书写的三种范式:认知性的历史、认同性的历史与承认性的历史。这三种范式分别有着不同的诉求,以进步史为代表的认知性的历史书写,追求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以民族国家史学为代表的认同性的历史书写,最高目的是服务于民族身份认同的构建。以新文化史、微观史、妇女史等为代表的承认性的历史书写,强调的是被忽略、被抑制的他者在历史书写中的在场。不同的历史书写范式各有其优点与缺陷。每一种范式都是不同时代与语境下人们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的表达,回答的是不同的问题,使用的是不同的方式,发挥的是不同作用。历史书写中的强求一律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不同的书写范式之间,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以一种范式来否定另一种范式的主张并不可取。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书写范式 认知性的历史 认同性的历史 承认性的历史
【分类号】:K062
【正文快照】: 对于近几十年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向,理论家们有过许多讨论。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概括当为“后现代史学”。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针锋相对,具有很强的理论批判与反思色彩,要消解启蒙时代以来近代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规律性。海登·怀特在对19世纪欧洲的历史书写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8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9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10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8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娇华;神秘·激情·历史写作——试析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个性与史实问题[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程静;刘玉梅;;《爵士乐》:历史书写与爵士精神[J];云梦学刊;2007年05期
3 彼得·伯克;宋立宏;;全球视野中的西方历史思想:十个命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王俊秋;;权谋文化传统与“清宫戏”的盛行[J];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03期
5 赵玉敏;;“春秋笔法”与《国语》历史书写[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毕文君;;女性·历史·书写——当代女性家族叙事的历史内涵与文学表征[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孙基林;;想象与记忆:新时期朦胧诗中的历史书写[J];文史哲;2008年01期
8 肖宝凤;;漫游者说:论朱天心《古都》的历史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03期
9 张艳艳;;从雌性出发——严歌苓的历史叙事与人性情怀[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罗良功;;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诗歌中的历史书写——以《赞美这一天》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超;民族主义与中国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05年
2 徐冲;“汉魏革命”再研究:君臣关系与历史书写[D];北京大学;2008年
3 杨杰;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与文学观念[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程昕;《家庭工作》:娜塔莎·特蕾瑟威历史书写中的时间与空间[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雨;方方小说中的历史书写[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杨琴;张翎小说历史书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赵荣;写“羌”与读“羌”[D];四川大学;2005年
5 孙玉秀;在“纪实与虚构”中重塑历史[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王志豪;库切的《等待野蛮人》和《耻》中的历史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晓晖;论托妮·莫里森《爵士乐》中的历史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享;论刘醒龙长篇小说的历史书写[D];西南大学;2013年
9 鲁钟思;施叔青的历史书写[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7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