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世界史研究的视域与路向

发布时间:2017-10-08 12:34

  本文关键词:世界史研究的视域与路向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视域 传统世界史 新世界史 研究范式 学术定位 优势互补


【摘要】:"传统世界史"与"新世界史"这两种历史视域远可回溯到古典时代,只是随着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动与学术发展才逐渐定型,并在当代出现明显的理路分野。国界史、地区史、专门史等组合的"传统世界史",以其"求真"和"鉴古知今"的特点与主旨,凸显了其纵向研究范式的学术价值,但难免带有"条块分割"的局限和"西方中心"论的缺陷。而以文明史、生态史尤其是"全球史"彰显的"新世界史"的研究范式,以其对人类历史的横向整体考察,极大地开拓了历史探索的空间,但往往流于空泛,且常以西方眼光来考量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传统世界史"的研究上成就凸显,并开拓出"新世界史"领域,同时也萌生出"弃旧图新"的学术倾向。然而,"新世界史"只是一个分支学科,不可能取代"传统世界史"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在当下,需以唯物史观为指南,批判地借鉴西方学术成果,将"传统世界史"和"新世界史"同举并重,在对这两种研究范式扬长避短的过程中逐渐将其有机整合,相互参照,优势互补,建构出同步发展、学术互动的新格局,为我们的世界史研究开辟正确路向。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历史视域 传统世界史 新世界史 研究范式 学术定位 优势互补
【分类号】:K091
【正文快照】: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世界史研究的日益拓展,史学界不时浮现有关“何谓世界史”的争论。前不久,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什么是世界史”学术讨论会上,出现了好几种学术见解:“世界史”应该是“地球史”,即包括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之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世界史”不是单纯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建新;新世纪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要上新水平[J];世界历史;2000年01期

2 黄正柏;努力向世界史研究的新高度攀登[J];世界历史;2000年01期

3 钱宗范;展示世界史研究新方向的学术力作——《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介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于沛;新世纪中国世界史研究断想[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侯建新;中国世界史研究50年[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02期

6 李庭华;世界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突破——评陈雄章新著《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J];学术论坛;2000年03期

7 ;世纪之交江苏省世界史研究的新动向——江苏省世界史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简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杨生茂;浮想联翩——世纪之交有关世界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2001年04期

9 李安山;世界史研究的规范化问题——兼谈论著中注释的作用[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10 ;专家学者共话世界史专业人才的培养[J];学术界;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宏图;;反思与展望——关于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思考[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梅雪芹;;张文淳先生与我国的世界史研究[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3 李世安;;世界史观与学科发展[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4 ;前言[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研究所所长 胡德坤;世界史是急需重点发展的基础学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于沛;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于沛;加强世界史研究是时代的呼唤[N];光明日报;2000年

4 孙洁;动态应用的世界史研究网构想及其实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记者刘维维 武雪彬;发挥世界史资政作用至关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薄洁萍;世界史研究走在春天里[N];光明日报;2011年

7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马克W,

本文编号:994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94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b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