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次琦学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4:43
本文关键词:朱次琦学术思想研究
【摘要】:朱次琦(1807——1882),字子襄,号稚圭,广东南海九江人,人称九江先生,晚清著名学者。次琦幼慧,早年谒粤知府仪征阮元,阮元惊为才子。年三十三,举于乡;四十一,成进士,即用知县,签发山西。咸丰二年,署山西襄陵,政化大行,晋民感其恩德,筑祠以祀之。年五十辞归故里,后讲学于礼山草堂,垂二十余年,远方从学者众,弟子中最负盛名者有康有为,简朝亮等。次琦学养深厚,著述等身,惜其晚岁皆焚之,其门人简朝亮搜其所遗诗文都十卷,刊曰《朱九江先生集》,后又撰年谱一卷,列于卷首。因无著述传世,故后人论述颇少,今据其弟子所为文集,撮其论学语,对其学术思想作一研究,并将其学术思想置于时代背景下进行深入考察。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朱次琦的生平经历及学术渊源。次琦生于晚清之粤地,岭南绵长的理学渊源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及特定的时代背景深深地影响着次琦的治学,也为其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石。为实现抚民之愿,济世之志,救国之心,在“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上,次琦客场奋斗数十年,摄职从政后,功绩卓著,誉满晋中。但他自知官场险恶,河清无日,遂激流勇退,归乡隐居,以讲学终其身。居乡期间,经世济民之志未泯,仍关心时政且勤于著述,惜其晚岁病革时以一炬焚之,实为儒林一大损失。次琦辞官归乡及自焚书稿之缘由,论文颇多涉及。 第二部分:分析朱次琦修身读书论及其实质。修身读书论包括两个方面,即修身“四行”论与读书“五学”论。修身“四行”指的是`切行⒌,
本文编号:994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9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