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齐思和的史学批评实践及特点
本文关键词:试论齐思和的史学批评实践及特点
【摘要】:齐思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在漫长史学生涯中,他十分重视史学批评,撰写了大量的史学评论,在史学批评中坚持全面辩证、客观求实的批评原则,注意运用历史主义、知人论世的史学批评方法,以及寓论断于批评的史学批评模式。梳理齐思和的史学批评实践,探讨其史学批评特点,有助于深掘齐思和史学批评的时代价值。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关键词】: 齐思和 史学批评 实践 特点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专题项目“齐思和史学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史学批评是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讨论的内容及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有关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等史学问题发表评论性、商榷性意见与见解,其功用是联系史学与社会的公众的桥梁,也是推动史学不断发展的内部动因之一。”①这就是说,史学的发展离不开史学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俊光;;成一家之言——齐思和论中国近代史学[J];德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杨俊光;;齐思和研究综述[J];德州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杨俊光;;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齐思和的史学批评[J];安徽史学;2013年02期
4 张光华;;齐思和治史方法简论[J];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S2期
2 江一波;;可贵的探索与尝试——读《司马迁史学批评及其理论》[J];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03期
3 田夫;建设当代史学评论学科的奠基作──读《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J];史学月刊;1995年05期
4 陈新;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5 罗炳良;18世纪中国史家的史学批评方法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3期
6 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家史学批评方法论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1999年02期
7 王建辉;试论史学批评[J];求索;1989年06期
8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叶建华;;钱大昕的史学批评[J];学术月刊;1993年02期
10 瞿林东;两宋史学批评的成就[J];河北学刊;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代序:史学批评的宗旨和史学文化的意义[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马艳辉;;史部独立与史学批评的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蔡克骄;;南宋浙东学派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向燕南;;王世贞的史学批评及其理论贡献[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怀祺;《通志》:富有活力的史学批评著作[N];光明日报;2001年
2 王子今;“史料”也许不仅仅是“木材砖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陈勇;学者研讨传统学术转型[N];光明日报;2009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越;摆脱单一学科史局限[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栋;论历史事实及其认识[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娟;吴缜史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廖德明;来新夏与北洋军阀史研究论探(1949-2006)[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小丽;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安萍;以道自任[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晔;刘知几对两汉史学述评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仲广军;对陈寿评论的思想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王有珍;袁宏《后汉纪》史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7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9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