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的全球治理战略论析
本文选题:北约 + 联盟战略 ; 参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作为当今国际体系最庞大的军事联盟,经过长期转型和不断拓展,北约在全球治理领域并没有缺位。北约的全球治理战略内嵌于其全球化联盟战略中,构建全方位的危机管理体系、积极应对边界外的非常规威胁、通过增强合作与伙伴关系发展联盟的多边角色等,构成了北约全球治理战略的主要内容。北约的全球治理战略表现出以安全治理为核心、合作性安全与防范性合作并存、加快联盟向全球化转型等特点。北约的全球治理战略也面临财政、意愿、策略和法理等多重困境,它要变得清晰有效,必须加强盟国间务实合作,克服困境与制约,并推进与其他全球治理主体间的有效合作。
[Abstract]:As the largest military allia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NATO has not been absent in the field of global governance after a long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expansion. NATO's global governance strategy is embedded in its global alliance strategy. It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actively deals with unconventional threats beyond borders, and strengthens the multilateral role of cooperation and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alliances, etc. Constitute the main content of NATO global governance strategy. NATO's global governance strate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king security governance as the core, coexisting cooperative security and preventive cooperation, and speeding up the transition of alliance to globalization. NATO's global governance strategy also faces many dilemmas, such as finance, willingness, strategy and legal theory. In order to become clear and effective, NATO must strengthen practical cooperation among its allies,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constraints, and promote effective cooperation with other global governing bodies.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中共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招标重点项目(12ZBA0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H047)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宇;;北约成员对美防区外战争的反应[J];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02期
2 许海云;;利比亚战争后的北约及其战略动态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孙德刚;;论“准联盟”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2期
4 许海云;;北约“亚洲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2期
5 张健;;北约新战略概念解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宇;;北约成员对美防区外战争的反应[J];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02期
2 刘瑞;金新;;大湄公河次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探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2期
3 徐进;杜哲元;;反思中国外交政策研究中的思维定势[J];国际政治科学;2014年03期
4 王树春;万青松;;论新型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结伴还是结盟?[J];当代亚太;2013年04期
5 徐进;;当代中国拒斥同盟心理的由来[J];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05期
6 刘惜戈;;北约军事转型述评[J];开放导报;2008年02期
7 吴宇;;冷战结束二十余年来北约的发展与演变[J];领导科学;2013年11期
8 凌胜利;;联盟的转型:一项概念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5年03期
9 吴文成;;联盟实践与身份承认:以新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凌胜利;;中国为什么不结盟?[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丹;当代俄罗斯黑海地缘战略环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2 杨耕;冷战后国际体系单极主导型权力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凌胜利;分而制胜:冷战时期美国楔子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胜利;联盟的转型—在权力与信任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军;试析“9·11”后北约在中亚的活动及影响[D];新疆大学;2010年
3 杨楠;联盟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关系—中美视角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萌;现实国际政治竞争下的中国纵横方略[D];外交学院;2012年
5 乔燕强;以色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948-2011)[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蒋宜宁;层次分析视角下的双边联盟解体根源探析[D];南京大学;2013年
7 李芸;从冷战后北约战略概念的演变看美欧关系变化[D];外交学院;2013年
8 郭枭;冷战后的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D];外交学院;2013年
9 何建春;二十一世纪中巴友好关系研究(2000-2010)[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文少彪;二十一世纪初沙美关系中的伊拉克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志诚;非正式同盟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观察;2004年01期
2 孙德刚;;准联盟外交探析[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3 孙德刚;;结盟外交与国际安全竞争中的“三层博弈”模式[J];国际论坛;2008年06期
4 王鹏;郭莹;;纵横家的联盟思想及启迪——以《鬼谷子》、《战国策》为中心[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3期
5 熊梅;论春秋时期的联盟战略与霸权迭兴[J];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03期
6 王海滨;;从日澳“安保关系”透析日本安全战略新动向[J];日本学刊;2008年02期
7 崔磊;自愿联盟与美国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2期
8 叶自成;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1期
9 赵可金;军事同盟及其生命力问题[J];太平洋学报;2005年04期
10 孙德刚;;攻防态势与政治联合的最佳规模[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铮;[N];解放军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吕晓莉;“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纪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3 易文彬;全球治理模式述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4期
4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一种对正当性的追问[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谢雪华;;关于全球治理的几个问题[J];湖湘论坛;2009年02期
6 赵海月;王瑜;;全球治理与和谐世界[J];理论与改革;2010年05期
7 王金良;;全球治理:结构与过程[J];太平洋学报;2011年04期
8 毛德松;;峰会外交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05期
9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动态[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10期
10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趋势及我国的战略选择[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隆;;全球治理的理念认知与模式更新[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4 王明国;;全球治理机制复杂性的兴起:挑战与反应[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5 吴永辉;;全球治理中国际标准的勃兴[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贾庆国;;中国与全球治理:挑战者还是改革者?(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Byung-Hee Soh;;中国在设计新的与和谐的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8 许涛;;全球治理与中国战略的路径选择[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9 王义桅;;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10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2年
2 李丽纯;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政治议题[N];学习时报;2009年
3 张严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崛起的中国与全球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张伯里;把握全球治理态势 增强全球治理观念[N];人民日报;2010年
5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全球治理的前提是不带任何成见的平等对话[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三个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7 高奇琦 杜欢 整理;全球治理的中国责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砖五国研究中心主任 G20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柯顿;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契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9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 南方周末实习生 夏以华;“除了全球治理,,没有其他方法”[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博;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奇才;全球治理、善治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9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唐颖;全球治理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D];外交学院;2010年
4 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忠平;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琪煜;论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弗雷德(Frederico Benedito Congolo);中国在非洲的活动与全球治理的重塑[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_g超;“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机制中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D];外交学院;2005年
6 吴娟;全球治理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及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媚;全球治理中的联合国[D];外交学院;2006年
9 姜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蒋宛歆;利益重构视角下的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30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3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