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中国话语构建问题
本文选题:中国话语 + 构建 ; 参考:《理论导刊》2016年09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举世瞩目,但中国话语的缺失也毋庸置疑,中国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构建中国话语。中国话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统的理论性表达。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构建中国话语,要注重三个方面:在认识和处理多重"关系"中把握中国话语问题,处理好中西关系、古今关系、后现代与现代关系以及社会话语、生活话语、意识形态话语的关系;在实践中认知和提炼中国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构中国话语的实践基础、动力与检验标准;从主体性维度构建中国话语,坚持历时性与共时性主体、宏观与微观主体、目标与过程主体、话语构建主体和话语本体的统一。
[Abstract]: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but the lack of Chinese discourse is beyond doubt.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soft power needs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construct Chinese discourse. The Chinese discourse is a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he socialist road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In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multiple "relations", we should grasp the problem of Chinese discourse,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modern and the moder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modern and the modern, the social discourse, the discourse of life,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y, the cognition and refinement of the Chinese discourse in practice,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is the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discourse. The standard of testing; constructing Chinese discourse from the dimension of subjectivity, adhering to the subject of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macroscopical and microcosmic subject, target and process subject, the unity of discourse construction subject and discourse noumen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B03;D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莹;;话语和权力理论观照下的中国话语重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2 温恕;人民的问题与人民的话语——反思“中国问题/中国话语”[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4期
3 余榴艳;;提升中国话语的清晰度需要智慧和胸怀[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年10期
4 郑元者;中国问题、中国话语与中国理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阮先凤;;以语言为媒介构建中国话语[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6 兰波;;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J];商;2013年19期
7 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系列论文)[J];理论月刊;2014年03期
8 黄静;;“中国思想”的惑与道[J];对外传播;2011年06期
9 王越;王涛;;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话语权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王军;;“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阎孟伟;理解中国话语 构建中国话语[N];湖北日报;2014年
2 古风扬州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吴瑛;从“中国声音”看中国话语权提升战略[N];文汇报;2012年
4 记者 方文国;学者激辩2012文化强国下的中国话语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于虹;向世界传递中国话语[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陶德麟;对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几点理解[N];湖北日报;2014年
7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庞元正;创新实践是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双重聚焦[N];湖北日报;2014年
8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 教授 韩庆祥;中国话语权的五个基本层次[N];湖北日报;2014年
9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罗永宽;以创新的中国话语彰显强大理论生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首席专家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胡正荣 课题组成员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李继东;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卫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话语表达[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7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9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