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民间对立的探究与化解
[Abstract]: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deep historical friendship and revolutionary friendship.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20 years ago, the two countrie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ir relations, while the civil antagonism has intensified. Problem-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instrumental are the main types of folk opposition; but they are often intertwined. The folk antagonism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expansion of nationalism, the improper propaganda of the media, the imbalance of mentality caus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flict of foreign polic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resolving strategies are: to deal wit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er-nationalism, to strengthen cultural exchanges, to take goo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guide the people,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properly handle economic disputes, and to enhance political mutual trust.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regional and global affairs, and so on. The civil antagonism directly affects the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Chinese and Korean governments, enterprises, media, civil society and the public should all bravely shoulder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folk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D822.33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石源华;;中韩民间文化冲突的评估、解因和应对[J];当代韩国;2009年02期
2 金珍镐;;韩中青年反中、反韩情绪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当代韩国;2010年01期
3 张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成因、制约因素与前景[J];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4 王生;;试析当代韩国民族主义[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J];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09年00期
2 谭红梅;;朝鲜半岛北南关系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李爽;;近60年来韩国高句丽史研究简述[J];东北史地;2012年03期
5 王生;;中韩建交15年:外交史上的奇迹 和平共处的典范[J];东北亚论坛;2007年04期
6 黄河;吴雪;;新形势下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7 孙学峰;黄宇兴;;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8 王臻;;《中国廿六史及明清实录东亚关系史料全辑》的编纂综述及史料价值[J];东疆学刊;2008年01期
9 王珏;;秦汉王朝鼎盛时期利益拓展的历史经验[J];东岳论丛;2008年06期
10 庞彦;;中国学者对冷战后韩国对朝鲜政策的研究现状[J];国际资料信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2 李岩;;试论朝鲜近代对华观的嬗变[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学界的中韩关系史研究综述[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锦子;五至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三国纷争与东北亚政局[D];延边大学;2007年
5 何彤梅;中韩政治外交关系研究(1945-2007)[D];延边大学;2008年
6 都允珠;后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区域多边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峰;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侯馥中;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车垠和;8-9世纪唐罗日地方涉外权力的增强与东亚贸易圈的形成[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祝滨滨;东北亚区域经济演变的过程、格局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义炜;日本国家主义对外扩张战略中的朝鲜半岛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崔铉浩;基于文化差异的中韩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马志兴;明朝遣往朝鲜使者身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箫轲;冷战后周边大国的对朝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艳;冷战后中国东亚多边外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唐高略;小国安全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思莹;网络与现实空间互动中的跨文化交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金敬珍;金大中政府的对朝鲜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崔起申;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国多边外交政策分析[D];清华大学;2010年
10 李贺;夫余移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生;;中韩建交15年:外交史上的奇迹 和平共处的典范[J];东北亚论坛;2007年04期
2 朴光姬;;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及问题[J];当代亚太;2007年07期
3 朴光海;;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及问题[J];当代亚太;2007年07期
4 张蕴岭;;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新型关系[J];当代亚太;2007年11期
5 ;媒体迎来融合时代[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8年01期
6 冯金岭;韩国民族文化特性与韩国现代化进程[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李建明;;论韩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下的中韩关系[J];学理论;2008年18期
8 赵博渊;;中韩关系修补升级[J];南风窗;2008年19期
9 王光厚;;从“睦邻”到“睦邻、安邻、富邻”——试析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转变[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赵启正;;中国媒体正在迎接网络时代[J];新闻三昧;2003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长文;[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生;;试析当代韩国民族主义[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2期
2 黄永忠;;中韩关系:由全面合作到战略合作[J];老年人;2008年07期
3 汪伟民;;李明博的外交新思维与中韩关系[J];当代韩国;2008年04期
4 虞少华;;东北亚安全形势与中韩战略合作[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5 魏志江;;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与中韩关系[J];和平与发展;2008年03期
6 杨丹志;;中韩关系提升到战略高度[J];w,
本文编号:2366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6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