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和谐世界:胡锦涛学说与中国外交政策

发布时间:2018-12-28 18:49
【摘要】: 历史上大多数的后起国家,在当时的国际体系中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没有合适的话语权),所以它们通常会主张实行收复国土的政策。一战之前的威廉德国、二战之前的希特勒德国和日本的崛起对当时的国际体系是一种挑战,这令其他列强感到不安。21世纪即将崛起的国家无疑是中国。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演讲,强调中国希望建立一个和谐世界。他还强调跟冷战时期相反,每个国家都需要多边合作、多边贸易和互相信任。此外,他还说一切文明和平共处是可能的,联合国也需要实行改革:中国元首做出以上声明的目的是想表明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也不会犯过去列强犯的错误。总的来说,胡锦涛想表示中国希望实行一种“双赢”的政策。 本论文之研究目的是探讨什么是和谐世界以及中国怎样在外交领域实现和谐世界?笔者通过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念来探讨“和谐世界”这个概念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天下”包含着“和谐世界”,并且这两个概念都与中国古代文明有关,若两者单独探讨的话我们就无法完全理解“和谐世界”。 为了了解“和谐世界”政策在中国外交上所占的地位或该理论所实现的程度,我们需要研究三个问题:一、中国的多边关系,二、中国的战略性合作,三、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世界事务的参与。 中国的多边关系 近20年来中国所参与的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直到1980年,中国眼里的这些组织还只是美国实现霸权的政治工具。令中国这么想的原因无疑是在美国的领导下联合国参加1950年的朝鲜战争。不过1980年之后随着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这种理念也有了变化。尤其1990年之后那些国际和地区性组织在中国的眼里成为了对抗单极世界体系的辅助工具。因此中国加入了APEC、ASEAN+I、ARF等组织,同时也在上海合作组织里扮演了领导角色。 中国的多边外交主要有四种理论解释:新俾斯麦主义、巧妙的修正政策、中华势力范围和施动者导向的社会化。世界的势力分配和经济相互依存是中国实行多边政策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国来说,国际组织作为对抗美国霸权的媒介是很重要的。此外,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当发生经济或政治性危机时各个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并相互需要。 中国的战略性合作 中国被其邻国(不包括俄罗斯、印度和日本)认为是个和平的国家。从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策可以看出,中国是想加入地区性组织,想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双边关系和和平解决摩擦的。在中国解决与邻国的边界问题时也可以观察到,与关系紧张的国家尤其是日本和印度的情况也有所好转。而且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当中所展示的负责任国家的态度也受到其周边地区国家的欢迎。 虽然中国的军费开支的增长令周边国家感到了威胁,但是总体来说该地区也没有很大的不安感。尤其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军费开支还是属于较低的水平。此外,中国在2001年宣布的以共同安全为基础的“新安全观”对于阻止威胁论也有贡献。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世界事务的参与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的程度也随着其崛起而加深。1990年以来12744人参与了18项维和行动。在维和行动问题上中国强调东道国的意愿和积极态度,,此外,其维和行动也是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的。 结论 正如中国官员所表示的那样,既稳定又和平的环境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的行为体对国际新秩序的安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历史中得出教训的中国领导人似乎明白他们不该以“赢输”而以“双赢”为原则,而正在实行的外交政策也似乎证实了该沦点。虽然“和谐世界”可以看做是对“威胁论”的一个回应,但因为“和平世界”是积极主动的,所以与过去中国所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崛起/和平发展”是不同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义桅;;“和谐世界”观的三重内涵[J];教学与研究;2007年02期

2 柯岚安;徐进;;中国视野下的世界秩序:天下、帝国和世界[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10期

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4 巴里·布赞;王江丽;黄德远;崔顺姬;;全球化与认同:世界社会是否可能?[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394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94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