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中的道德因素
发布时间:2021-07-01 07:52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道德是影响和阐释各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维度,因而道德也必然是中国外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部分论述了来自传统中的道德体现,主要包括“爱人”观念,“义与利”的观念,诚信的观念,崇“和”的观念和宽容精神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论述了来自社会主义的道德动力,主要包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及反对霸权主义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一部分则是论述了中国外交对来自国际体系的普遍道德要求的遵守和倡导,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解决争端,民族自决原则和基本的人权理念四个方面。而这三种道德因素来源于中国的三重身份,即中国是有着几千年连续文明的东方古国,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是现有的高度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的一员。这三种道德因素有着重叠,展现同一理念的地方。它们在新中国外交中共同发挥作用,较好地维护了国家利益,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背景下也曾发生过与国家利益相背离的情况。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道德是影响和解释各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维度
第一节 外交中的道德及其特征
第二节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关于外交中道德的争论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学者对外交中道德的重估
第二章 来自于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现
第一节 “爱人”的观念
第二节 “义利”观念
第三节 诚信的观念
第四节 宽容精神
第五节 崇“和”的观念
第三章 来自社会主义的道德动力
第一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第二节 反对现代修正主义
第三节 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第四节 反对霸权主义
第四章 来自国际体系的道德要求
第一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三节 民族自决原则
第四节 基本的人权理念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嬗变[J]. 王成.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2]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丰富内容及其基本特征探析[J]. 黄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3]人权外交中的理论问题[J]. 周琪. 欧洲. 1999(01)
[4]墨家学说与人类和平理念的确立[J]. 张斌峰,张晓芒. 晋阳学刊. 1998(04)
[5]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三个思想渊源[J]. 徐成芳.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6]墨家“兼爱”思想与二十一世纪的国际伦理──兼论康德的和平思想[J]. 吴根友. 新东方. 1998(01)
[7]试论中华民族的宽容精神[J]. 陈金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01)
本文编号:3258748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道德是影响和解释各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维度
第一节 外交中的道德及其特征
第二节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关于外交中道德的争论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学者对外交中道德的重估
第二章 来自于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现
第一节 “爱人”的观念
第二节 “义利”观念
第三节 诚信的观念
第四节 宽容精神
第五节 崇“和”的观念
第三章 来自社会主义的道德动力
第一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第二节 反对现代修正主义
第三节 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第四节 反对霸权主义
第四章 来自国际体系的道德要求
第一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三节 民族自决原则
第四节 基本的人权理念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嬗变[J]. 王成.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2]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丰富内容及其基本特征探析[J]. 黄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3]人权外交中的理论问题[J]. 周琪. 欧洲. 1999(01)
[4]墨家学说与人类和平理念的确立[J]. 张斌峰,张晓芒. 晋阳学刊. 1998(04)
[5]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三个思想渊源[J]. 徐成芳.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6]墨家“兼爱”思想与二十一世纪的国际伦理──兼论康德的和平思想[J]. 吴根友. 新东方. 1998(01)
[7]试论中华民族的宽容精神[J]. 陈金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01)
本文编号:3258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258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