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
发布时间:2021-07-01 21:27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新军事武器的出现、普通公众在政治生活中权力的扩大、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传统外交已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新形势的发展,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型的外交方式应运而生,并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公共外交的国家,公共外交已成为美国外交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美国主要是通过支助国际信息项目、国际文化项目、和平队、各类基金会和思想库、民意调查和大众媒体等方式来开展其公共外交活动。 文化与利益是促使美国政府开展公共外交的根本动因。文化对美国外交具有文化控制和文化导向的作用,公共外交作为美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同样也受美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它赋予了美国公共外交肩负着向外推广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和自由市场制度的神圣使命。由于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公共外交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治理理念等输入其他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谋求进行“和平演变”;另一方面则千方百计垄断和操纵国际舆论,巩固自己的强权地位,维护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企图利用文化手段达到其政治目的,甚至是利用经济政治手段难以达到...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三、学术研究概况
(一) 国外研究状况述评
(二) 国内研究状况述评
四、研究方法、案例操作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五、论文结构的安排
第一章 公共外交概念辨析及其兴起的原因
第一节 关于公共外交概念的界定
一、公共外交的实施主体应是一国政府
二、公共外交所指涉的客体应是他国公众
三、公共外交主要依托国家的软实力资源
四、公共外交的行为方式是公开的
五、开展公共外交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
第二节 与公共外交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公共外交与传统外交
二、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
三、公共外交与公共事务
四、公共外交与对外宣传
五、公共外交与文化外交
第三节 公共外交兴起的原因
一、新军事武器的出现
二、普通民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权力的扩大
三、通讯技术的变革
四、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日益加深
本章小节
第二章 美国公共外交的理念基础和物质基础
第一节 美国公共外交的动因
一、美国公共外交的文化动因
二、美国公共外交的利益动因
三、美国公共外交的特性
第二节 美国公共外交的负责机构、活动项目
一、美国新闻署的发展与演变
二、美国公共外交的活动方式
第三节 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概况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美国在西欧地区的公共外交和西方民主阵营的巩固
第一节 战后西欧形势与美国的公共外交活动
第二节 美国公共外交与西欧民主自由传统的恢复——以文化自由代表大会为例
一、文化自由代表大会的资金来源
二、文化自由代表大会的智力来源
三、进行公共外交的方式
三、文化自由代表大会活动的绩效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对苏东地区的广播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解
第一节 美国政府开展对苏东地区国际广播的原因
第二节 美国对苏东地区广播宣传的方法及其内容
第三节 美国对苏东地区广播的个案分析——以美国对波兰广播为例
一、对波广播宣传的主要活动
二、对波广播宣传的绩效分析
三、对波广播取胜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公共外交——与其在该地区推行民主价值观的失败
第一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公共外交
一、开展在中东地区进行公共外交的可行性研究
二、政府和国会加大了对公共外交的投资和重视力度
三、利用因特网和广播电台进行反恐宣传
四、创办和发行杂志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公共外交活动
五、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
第二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公共外交的个案分析——以“价值观共享倡议”计划为例
第三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开展公共外交受挫的原因
一、美国与伊斯兰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中东国家与西方国家间存在的认知障碍
三、阿拉伯国家探寻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失败
四、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双重标准原则
五、美国公共外交本身所具有的缺陷
本章小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苏关系疏远探源——20世纪30年代美驻苏人员公共外交活动的实质[J]. 郭海儒. 学海. 2003(06)
[2]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J]. 唐小松,王义桅. 美国研究. 2003(03)
[3]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J]. 唐小松,王义桅. 欧洲研究. 2003(04)
[4]公众外交: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J]. 齐前进. 世界知识. 2003(15)
[5]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J]. 赵可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6]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J]. 唐小松,王义桅. 现代国际关系. 2003(05)
[7]促使穆斯林世界更加民主化[J]. 理查德·N·哈斯,辛赞. 国际展望. 2003(10)
[8]从“美国之音”台长更迭看美国新闻“舆论的一律”[J]. 李金宝,王少磊. 新闻界. 2003(01)
[9]冷战后的英国共产党[J]. 商文斌. 国外理论动态. 2003(02)
[10]“9·11”后的美国公众外交[J]. 王宏伟. 国际论坛. 2003(01)
本文编号:3259897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三、学术研究概况
(一) 国外研究状况述评
(二) 国内研究状况述评
四、研究方法、案例操作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五、论文结构的安排
第一章 公共外交概念辨析及其兴起的原因
第一节 关于公共外交概念的界定
一、公共外交的实施主体应是一国政府
二、公共外交所指涉的客体应是他国公众
三、公共外交主要依托国家的软实力资源
四、公共外交的行为方式是公开的
五、开展公共外交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
第二节 与公共外交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公共外交与传统外交
二、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
三、公共外交与公共事务
四、公共外交与对外宣传
五、公共外交与文化外交
第三节 公共外交兴起的原因
一、新军事武器的出现
二、普通民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权力的扩大
三、通讯技术的变革
四、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日益加深
本章小节
第二章 美国公共外交的理念基础和物质基础
第一节 美国公共外交的动因
一、美国公共外交的文化动因
二、美国公共外交的利益动因
三、美国公共外交的特性
第二节 美国公共外交的负责机构、活动项目
一、美国新闻署的发展与演变
二、美国公共外交的活动方式
第三节 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概况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美国在西欧地区的公共外交和西方民主阵营的巩固
第一节 战后西欧形势与美国的公共外交活动
第二节 美国公共外交与西欧民主自由传统的恢复——以文化自由代表大会为例
一、文化自由代表大会的资金来源
二、文化自由代表大会的智力来源
三、进行公共外交的方式
三、文化自由代表大会活动的绩效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对苏东地区的广播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解
第一节 美国政府开展对苏东地区国际广播的原因
第二节 美国对苏东地区广播宣传的方法及其内容
第三节 美国对苏东地区广播的个案分析——以美国对波兰广播为例
一、对波广播宣传的主要活动
二、对波广播宣传的绩效分析
三、对波广播取胜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公共外交——与其在该地区推行民主价值观的失败
第一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公共外交
一、开展在中东地区进行公共外交的可行性研究
二、政府和国会加大了对公共外交的投资和重视力度
三、利用因特网和广播电台进行反恐宣传
四、创办和发行杂志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公共外交活动
五、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
第二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公共外交的个案分析——以“价值观共享倡议”计划为例
第三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开展公共外交受挫的原因
一、美国与伊斯兰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中东国家与西方国家间存在的认知障碍
三、阿拉伯国家探寻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失败
四、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双重标准原则
五、美国公共外交本身所具有的缺陷
本章小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苏关系疏远探源——20世纪30年代美驻苏人员公共外交活动的实质[J]. 郭海儒. 学海. 2003(06)
[2]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J]. 唐小松,王义桅. 美国研究. 2003(03)
[3]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J]. 唐小松,王义桅. 欧洲研究. 2003(04)
[4]公众外交: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J]. 齐前进. 世界知识. 2003(15)
[5]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J]. 赵可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6]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J]. 唐小松,王义桅. 现代国际关系. 2003(05)
[7]促使穆斯林世界更加民主化[J]. 理查德·N·哈斯,辛赞. 国际展望. 2003(10)
[8]从“美国之音”台长更迭看美国新闻“舆论的一律”[J]. 李金宝,王少磊. 新闻界. 2003(01)
[9]冷战后的英国共产党[J]. 商文斌. 国外理论动态. 2003(02)
[10]“9·11”后的美国公众外交[J]. 王宏伟. 国际论坛. 2003(01)
本文编号:3259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25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