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海权战略选择——海权与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18 03:00

  本文关键词: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海权战略选择——海权与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世界海权兴衰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启示。第一,世界海权兴衰交替的历史表明,海权建设是以资本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性过程,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社会发展各领域,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应走综合性海权的发展道路。第二,陆海复合国家的海权战略深受其地缘政治缺陷的制约,其成败在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陆海统筹和平衡能力,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走陆海统筹的复合型海权发展道路。第三,陆海复合国家的海权建设必须选择合适的限度和区域,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走有限性、区域性海权的发展道路。第四,新兴海权的成败取决于新兴海权国家如何处理与既有海洋霸权的关系,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国海洋霸权的关系,走和平式海权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海权 大国兴衰 经验教训 海洋强国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①进而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国际社会产生了激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民;海权争霸与俄苏的兴衰及其历史反思[J];东北亚论坛;2004年06期

2 辛向阳;霸权崛起与挑战国家范式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3 龚洪烈;俄罗斯外交:历史与现实[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2期

4 姚晓瑞;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影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邵永灵,时殷弘;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国家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0期

6 陆伯斌,李真;和平地理学:21世纪的东亚[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1期

7 刘中民;;关于海权与大国崛起问题的若干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2期

8 刘中民;中国海权发展战略问题的若干思考[J];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刘中民;;海权问题与冷战后的中美关系:矛盾的认知与艰难的选择[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文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J];战略与管理;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刘中民;[N];中国海洋报;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民,何建军;美俄矛盾与门罗宣言的产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卢晨阳;试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王发臣;;近代日本对外政策的演变及成因分析[J];才智;2011年19期

4 高福顺;库页岛的地理发现与日俄对库页岛的争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王秀丽;试析俄国的东方战略与朝鲜战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郭培清;滕文芝;;对美国海权之路“天时”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潘双吉;唐彦林;;中心——边缘模式:古代朝贡体制下的中国与东亚[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8 董说平;;关内外铁路的修筑与多次中断的原因[J];东北史地;2009年02期

9 孙艳姝;;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源起探析(1866-1905)——以美国东亚战略的中国因素为视角[J];东北史地;2011年06期

10 王绍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日关系中的石油因素[J];东北亚论坛;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明星;;英日同盟与日韩合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曹叔亮;;试论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战略调整[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王志伟;;日俄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弱化[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D];吉林大学;2011年

2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晨;美国海权研究:成因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勇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苏联)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金昌镐;苦难的岁月 互补的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9 孙俊华;美日韩安全三角[D];外交学院;2005年

10 陈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超;海洋开发对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宇;论中国特色海洋战略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谭天宇;卫国战争前苏联远东海军建设及其意义[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谭敏;日本从远东共和国撤兵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娄智宇;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高青松;战后日本海军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11年

7 殷欣;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俄国远东政的嬗变(1895-1904)[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琴;晚清海权观念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江平;原敬内阁的外交政策[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于宝龙;中亚地区多边合作组织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云华;李昌新;;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J];当代亚太;2006年05期

2 龚洪烈;俄罗斯外交:历史与现实[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2期

3 张盛发;20世纪上半叶“世界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03期

4 刘新华;试论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姚晓瑞;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影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胡锦山;1996年台海危机对美国海军战略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7 程广中;地缘战略规律试论[J];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8 戎振华 ,邹珲;现实困境与未来调整——台湾南海政策评析[J];舰载武器;2004年01期

9 邵永灵,时殷弘;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国家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0期

10 陆伯斌,李真;和平地理学:21世纪的东亚[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勤勤;;中国为什么要兴海权[J];时事报告;2011年03期

2 杜一平;海权之争危及中华民族[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年03期

3 孔凡玉;润物细无声——记阿荣旗那克塔镇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何海权[J];思想工作;2004年09期

4 刘中民;海权争霸与俄苏的兴衰及其历史反思[J];东北亚论坛;2004年06期

5 牛宝成;从海权到军事海权——兼谈中国海上军事力量发展的战略定位[J];当代海军;2000年S1期

6 程亚文;从世界体系视角思考中国地缘战略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10期

7 安秀伟;;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视野下的海权建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唐复全;对“海权论”的创新性诠释——《海洋大国与海权争夺》评介[J];政工学刊;2001年06期

9 ;学界[J];新闻周刊;2003年07期

10 张承茂;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五篇 海洋强国与国际经验[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蒋伏虎;;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3 陆儒德;;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若干问题[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谢拓;;吸取经验教训 坚持正确道路[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张序三;;增强海洋观念 建设海洋强国[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序三;;弘扬郑和精神,建设海洋强国——在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开幕会上的讲话[A];海洋油气、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产化合作——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C];2004年

7 ;关于把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策的建议——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专家建议之一[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续集)[C];2005年

8 张宝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A];海洋油气、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产化合作——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C];2004年

9 李百灵;;从三个党员上书的处理过程看我们应吸取的经验教训[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锐生;;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几点经验教训[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传玖;实施海洋强国战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2 国家海洋局局长 王曙光;发展海洋科技 建设海洋强国[N];科技日报;2001年

3 张向冰;为海洋强国鼓与呼[N];中国海洋报;2003年

4 韩使文;韩国:十年后要跻身五大海洋强国[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5 国家海洋局局长 王曙光;为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而努力奋斗[N];中国海洋报;2004年

6 李华昌;中国海洋大学举行“论建设海洋强国”报告会[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中国科学院院士 章梓雄;建立海洋强国必须优先发展海洋科技与工程[N];光明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秦京午;誓圆中华海洋强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向冰;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强国之路[N];中国海洋报;2003年

10 记者 苏涛 钱秀丽;国家海洋局举行纪念建党85周年暨表彰大会[N];中国海洋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仕英;STS视域下的海军技术与海权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复旦大学;2012年

3 薛晨;美国海权研究:成因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4 付立华;社会主义政党历史演变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钮菊生;俄罗斯复兴:大国梦与现实[D];复旦大学;2003年

6 吴德慧;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卢波;当代“大学城”规划建设问题及其战略调整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孔志国;现代条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立芸;中国海权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2 姜霖;走向深蓝—中国海权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高坤;中日东海海权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沈雅菲;美国海权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刘利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海洋战略构建[D];辽宁大学;2011年

6 郑巍;法律视角下的中国海权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少猛;以马汉海权观构建中国基本海权[D];湘潭大学;2011年

8 刘晓飞;1812年战争的爆发与美国海权意识形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明;海洋强国背景下的海洋体育特性及其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李琴;晚清海权观念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海权战略选择——海权与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74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2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