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转型、国际分配正义与新兴大国的历史责任
本文关键词:秩序转型、国际分配正义与新兴大国的历史责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体系的演变特别是新兴大国的崛起,外加金融危机的刺激,国际秩序的走向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国际体系如果没有秩序,正义将无从立足;但缺乏基本正义的秩序最终不会稳定。全球化的非均衡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南北国家在众多领域的差距,使国际分配正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国际政治伦理论辩的首要议题。分配正义不仅涉及公正分配权利与利益,也包括合理承担"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与义务。南北在秩序变革上存在基本立场分野,"核心"国家改革动力不足而"边缘"国家能力有限。新兴大国群体的国际地位与发展需求具有两重性,可以在发展援助、国际制度改革和价值创新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新时期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身份定位也要求平衡秩序稳定与改良的矛盾,兼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需求。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关键词】: 国际秩序 国际伦理 国际分配正义 新兴大国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国际伦理与中国外交》(项目编号:08JA810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一序引联合国秘书长在2009年8月的工作报告中,第一句话就指出:“在新千年的第十个年头,决定全球新格局的结构性变化,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正日渐清晰。”①冷战结束20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体系也在发生深刻演变。在近期全球金融危机的刺激下,国际秩序的走向再度成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斌;国际关系伦理学:基本概念、当代论题与理论分野[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白生;“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易杰雄;;西方世界推崇马克思的原因探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师伟;我国大学权力系统中的委员会建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桂花;;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21期
5 于营;权力、利益、观念——国际机制的三种理论范式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周道华;人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解读2004年宪法修正案[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屠兴勇;;分配正义的两种不同诠释——罗尔斯与诺齐克之对话[J];长江论坛;2006年02期
8 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任勇;国家自主性:政治发展中的一个变量[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10 蔡建;从“贝克计划”到“布雷迪计划”——美国对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政策演变[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孟晔;;美国政府采购的国家安全保护机制及其启示[A];政府采购改革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宇文;张朝强;;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林钟高;徐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价值分析与国家利益的调整——基于国际制度合作论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若彦;;依附理论与拉美国际关系研究[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岑树海;;论传统中国政治结社方式的现代转换——从朋党、会党到政党的嬗变[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7 刘志国;;积累的社会结构与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波动[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徐睿胤;徐建春;;级差排基:一项新的土地制度安排何以可能?——浙江省A市H村个案研究[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孔寒冰;;试论“三个代表”政治现象的产生过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传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吴永红;跨国公司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5 潘艺林;论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尹枚;区域主义理论与东亚区域主义实践——兼论中国的政策选择[D];暨南大学;2003年
7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李本;WTO框架下的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蔚;论IMF与东亚受援国家主权之关系[D];暨南大学;2000年
2 杨新光;试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权威现象[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郭忆薇;冷战后美欧关系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文;当代国际干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芳;关于中国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6 朱芳;金融全球化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7 顾国梅;论里根政府的对日政策[D];苏州大学;2002年
8 黄晓科;二战后美国霸权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暨南大学;2003年
9 刘莹;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跨国公司因素[D];暨南大学;2003年
10 连忱蔚;论国家利益原则与我国外贸政策[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崇利;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条约谈判方式的创新[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2 高祖贵;转型中的战略力量:伊斯兰世界[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04期
3 朱立群;;观念转变、领导能力与中国外交的变化[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4 赵可金;;世界反美主义及其命运[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5 王缉思;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初探[J];美国研究;1997年03期
6 石斌;试析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的定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4期
7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3期
8 门洪华;关于美国霸权的机制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0年02期
9 韦宗友;“失败国家”问题与国际秩序[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03期
10 宋德星;刘金奇;;国际体系中的“失败国家”析论[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莫翔;;美国、日本的东亚政策与东亚现代国际体系[J];太平洋学报;2011年06期
3 周弘;;代前言[J];欧洲研究;2011年03期
4 刘庆;;日本防卫研究所《中国安全战略报告》解读[J];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06期
5 亨利·基辛格;;基辛格论中国[J];报刊荟萃;2011年08期
6 赫曦滢;曹甲申;;和谐世界:和平崛起语境下的国际秩序新诉求[J];社科纵横;2011年05期
7 钮菊生;吴凯;;和谐世界理念下的中国大国责任[J];学习论坛;2011年07期
8 陈须隆;;“G时代”改观天下[J];w
本文编号:385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8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