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取向、礼物交换与对外援助的类型学
本文关键词:关系取向、礼物交换与对外援助的类型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有关于中国与西方对外援助差异表现及其动因的解释,具有较多意识形态用意,未能切中援助行为的核心特质。一国对外援助行为同时具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成分,并非完全基于公益考量或纯粹利他主义。"动机说"与"效果说"都可能被批评者用于指责不同的援助形态,并非中西援助分异的最佳解释路向。实际上,对外援助的"中国特质"不在于是否追求本国战略利益,而是取决于在此过程中能否基于特定交换方式,客观呈现利他后果。有必要重新认识援助行为的战略含义,理解其作为"礼物交换"的实质,基于不同交换取向进行说明。在关系社会学意义上,可以区分关系主导与权力支配两种主要交换取向,分别对应关系型援助和支配型援助。根据关系型交换的原初含义,中国对外援助需要自觉平衡理性与感性因素,进行战略筹划和动态调整;扩展关系渠道,增强"关系投资"的有效度;克服某些短时利益诱惑,赢取核心关系的可持续性;增加可能的讨价还价资本,根据形势和需求做出适当平衡,提升对外援助层次。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对外援助 礼物交换 关系型援助 中非关系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对外援助一般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各类问题,通过无偿或者优惠方式进行的跨国资源流动行为,包括发展援助、安全援助、人道主义援助等多种形式。历史上的对外援助长期突出其战略目的,例如冷战期间美苏在第三世界的援助竞争直接从属于两国之间的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建中;;美国的战略性对外援助:一种现实主义的视角[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邓红英;;国外对外援助理论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周琪;;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目标和方法[J];美国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4 杨鸿玺;陈开明;;中国对外援助:成就、教训和良性发展[J];国际展望;2010年01期
5 王淑娟;漆海霞;;冷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党派差异[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1期
6 薛宏;;对外援助:几代领导人的战略决策[J];世界知识;2011年13期
7 何妍;;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J];湖湘论坛;2011年04期
8 李成功;;浅谈新时期我国对外援助[J];中国外资;2012年08期
9 胡建梅;黄梅波;;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展望;2012年03期
10 廖兰;刘靖;;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对外援助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勉励;;中国对外援助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蔚;朱慧博;;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3 祝鸣;;试析“中国援助威胁论”——中国对外援助的外部压力与挑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王敏玉;;十六大以来中国对外援助思想的新发展[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下)[C];2013年
5 王为衡;;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援助非洲政策的建构演变及成效分析[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下)[C];2013年
6 李红喜;;邓小平等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国对外援助的调整[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上)[C];2012年
7 李红喜;;毛泽东关于对外援助的理论与实践[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丽君;对外援助:中国“尽力而为”[N];光明日报;2011年
2 商务部研究院发展援助部副研究员 毛小菁;中国对外援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N];国际商报;2011年
3 安蓓 赵超 王希;对外援助给中国带来什么[N];中国商报;2014年
4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政治系 白云真;如何有效推进中国对外援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记者 赵超 安蓓;我国3年对外援助893.4亿,,近四成无偿[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李荣民;如何提高中国对外援助工作水平[N];学习时报;2006年
7 ;中国对外援助应否叫停[N];经理日报;2008年
8 记者 熊剑锋;商务部九成预算支出用于对外援助[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记者徐春林;中国对外援助60周年纪念展开幕[N];国际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宋斌斌;我国“十二五”对外援助方式将转变[N];中国工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贺光辉;美日对外援助之比较[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郁慧;中国对外援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侯明;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1947-1972)[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文奇;美国安全战略与对外援助政策研究(1989-2008)[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群;中日韩对外援助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婕;对外援助政策的国际比较[D];厦门大学;2008年
3 李艳玲;冷战后欧盟与美国对外援助比较[D];外交学院;2009年
4 俞大伟;我国体育对外援助的历史回顾[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鲁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巧玲;中日对外援助的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7 刘颜;欧盟对外援助发展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代云;当代中国对外援助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王耀萱;英国对外援助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10 何良;论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行为[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关系取向、礼物交换与对外援助的类型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9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