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周边安全
本文关键词: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周边安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有关国际格局的研究是分析国际形势与制定国际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周边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确保可持续安全。作者指出,要从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全面分析世界多极化格局的现状与未来。研究国际格局离不开时代背景的视角。引起国际格局重大变化的往往是"世界老二"的易位,中国可持续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如何不成为二战后以来第三个失败的"世界老二"。改变未来国际格局的真正力量是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中、美、俄、日四大国关系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格局性变化,国际战略格局演变通常与两年内发生的两件重大国际事件相关。国际格局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容易带来战争风险,非传统国际格局出现是决定未来"一超"与新兴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未来国际格局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从目前的"一极多元"格局发展为多种力量在竞争中合作的"多元共存"格局,再和平过渡到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从而建立一个"后霸权"的国际体系。未来中美两国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一大关键。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关键词】: 国际格局 中国周边安全 可持续安全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审批号:09JZD0040-2) 教育部社科司“十八大精神理论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所谓国际格局,即由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组合所构成的国际战略态势和国际关系结构。研究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属于国际关系领域的战略研究,是判断国际形势不可缺少的重要视角。本文拟从实现可持续安全战略目标的角度,探讨如何认识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江永;;中国未来的主要战略风险与规避之策——如何避免成为战后第三个失败的“老二”[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燕;;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构想[J];长江论坛;2013年06期
2 邝云峰;刘若楠;;美国的朝贡体系[J];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04期
3 门洪华;;中国对美国的主流战略认知[J];国际观察;2014年01期
4 张征;;中日韩经济合作:TPP既是挑战也是动力[J];东北亚论坛;2014年02期
5 蔡鹏鸿;;中美合作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前景分析[J];国际观察;2014年04期
6 孙溯源;;美国TPP战略的三重效应[J];当代亚太;2013年03期
7 刘建华;;美国亚太政策的交替演变及其动因探析——基于长时段周期视角的考察[J];当代亚太;2013年03期
8 马荣久;;中美权力转移与亚洲地区体系[J];当代亚太;2014年01期
9 陈洪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澳合作[J];当代亚太;2014年01期
10 潘忠岐;;后危机时代美国的国际秩序观[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仇华飞;;国际秩序转变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凡;后“9/11”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2001-2011)[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黄小勤;现阶段民进党大陆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3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刘惠华;世界格局及身份的定位与中美关系—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美国重返亚太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3年
2 陈媛;中国和平发展在东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玲;美国战略重心东移[D];外交学院;2012年
4 高鑫;奥巴马的伊朗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王金辉;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张彩蝶;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的实践及影响分析[D];湘潭大学;2013年
7 谢凯飞;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的“新冷战”布局新中央领导集体外交战略突破[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梁锈月;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安全与合作[D];延边大学;2013年
9 孙振华;奥巴马经贸“新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D];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
10 贺熙琳;变化中的美国亚太联盟体系[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晶晶;“9·11”事件后的国际格局研讨会综述[J];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赵绪生;关于冷战后国际格局多极化问题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李怀义;全球化与国际格局多极化[J];理论前沿;2003年23期
4 ;《国际格局论》一书出版[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1期
5 赵为民;;理论与战略的集成之作——评《国际格局论》[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2期
6 李才义;;中美两国与20世纪三次国际格局变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6期
7 张睿壮;;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定位[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4期
8 李沛;;从雅尔塔到马耳他——试论战后两极国际格局的形成与演变[J];国际政治研究;1990年03期
9 李阁楠;;国际格局的变动与日本[J];外国问题研究;1991年02期
10 杨成竹;二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演变[J];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海梅;;国际格局变化助推“钓鱼岛争端”进入高危时期[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震海;亚洲能否成为未来国际格局的一极?[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2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廖海蕾;国际格局和“极”[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于培伟;当下国际格局的均衡与失衡[N];国际商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张军妮;未来国际格局:“一超减弱,多强移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重回“十字路口”的国际格局[N];光明日报;2008年
6 冯绍雷;美欧俄将出现重大利益分歧[N];文汇报;2003年
7 本报评论员 吴铭;美欧关系好转 国际格局重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震;投资:并购仍是扭转国际格局的重要手段[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9 丁原洪;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新特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郝铁川;怎样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N];解放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熊文敏;新世纪国际格局多极化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和谐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会全;论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对联合国地位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畅;“9·11事件”后东亚政治格局新变动与中国的因应对策探析[D];暨南大学;2008年
5 唐辉;新兴国家的崛起与国际格局的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Ganbat Badam (巴塔玛);冷战后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周边安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9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