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法
本文关键词: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因果推理有两种基本形式:因果影响和因果机制。因果影响主要是通过变量之间的共变性来确定,大样本的回归分析方法是发现变量间共变性和关系模式的有效工具;而因果机制则是讨论原因变量如何导致结果的过程,小样本的深度案例分析,尤其是过程追踪法是发现和理解因果机制的重要手段。因果影响和因果机制同样重要,大样本的回归分析和小样本的案例研究也各有所长。利用过程追踪法来分析因果机制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有助于理解现实世界中那些重要但稀少的事件。运用过程追踪法应当以理论和变量为指导,尽可能多地发现可观测要素,从而增进因果推理的效度。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关键词】: 因果影响 因果机制 过程追踪法 因果推理 因果关系 国际关系研究 案例研究 定性研究方法 相关性 原因变量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因果机制(causal mechanism)和因果影响(causal effect)是因果推理(causal infer-ence)的两种基本形式。因果影响主要是通过变量间的共变性(covariation)来确定,而因果机制则主要利用深度的案例分析,尤其是过程追踪法(process tracing)来加以识别。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强调因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爱奥尼斯·克齐威利第斯;黄文前;;后社会主义转轨中的国家同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2 姚春燕,郁文贤,庄钊文;C~3I系统中战术态势估计的推理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3 周方银;假设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J];国际论坛;2004年05期
4 许田波;;大一统对抗制衡[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1期
5 张睿壮;与发达国家对比中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差距[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1期
6 刘丽琴;阎莉;;重解休谟问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7 杨玉成,林新辉;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8 张农科,卢君;正确考核和评价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1995年04期
9 邓伟志;加强对政治文明的研究[J];决策咨询;2003年01期
10 邓伟志;破除迷信:推进政治文明[J];探索与争鸣;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清芬;林崇德;;因果变化模式与因果联结强度在幼儿因果推理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南纶;张忠桢;;中国宏观经济归纳分析系统[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荣立武;孙明湘;;休谟的困境[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南纶;;因果联系及归纳确认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徐向东;;具有经验根据的信念、自然信念与对上帝的信念[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吕品晶;荣冈;;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数据校正[A];第五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会议论文集(4)[C];2004年
7 梁宝勇;;心理干预结果评价研究的几个方法学问题[A];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伟生;王宝树;;战术态势估计分析及其实现的一种综合推理方法[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朱德米;;公共行政的案例研究——对一种研究方法的限度探讨[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10 朱德米;;公共行政的案例研究——对一种研究方法的限度探讨[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伟志;有改革才有文明[N];北京日报;2002年
2 赵娟;沃伦·本尼斯(Warren G.Bennis)[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陈淳;考古学的定位、视野与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1年
4 丁大伟;进化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N];人民日报;2009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李荔;会思考能推理的家庭机器人面世[N];北京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夏功成;企业知识群体行为的定性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璐;从建构主义视角透视儿童斜坡概念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干红华;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计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霍利民;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5 王宇宁;企业CIO甄选模拟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潘晓勇;三维环境下产品拆卸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持军;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邱鸿;自然齐一性:休谟与康德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程波;大卫·休谟经验心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胥晓青;MHD问题困难原因及促进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黄恩亮;规则对心理理论作用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陈玲;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学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7 刘一;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8 苏海锋;贝叶斯网络及其在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9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