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再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日本加速"右倾化"、东亚国家岛屿与海洋权益争端日趋激化等因素作用下,东亚合作困难增多,深化发展面临瓶颈。虽然"东亚共同体"构想在现阶段受到一定质疑,但其在引领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应坚定支持"东亚共同体"建设,并为其赋予新的内涵,探索新的路径。中国新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对"东亚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研究部;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东亚合作 周边外交
【分类号】:D815
【正文快照】: 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同时也是各种矛盾交织、潜在冲突风险日益上升的地区。稳步推进东亚合作是保持地区经济繁荣、抑制政治安全对抗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进程中,曾经被确定为东亚合作长期目标的“东亚共同体”仍应发挥指引作用。一、东亚合作走到新的十字路口近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永年;;美国“重返亚洲”与亚洲秩序的巨变[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1期
2 贺平;;日本参加TPP谈判的战略意图与政策论争[J];日本学刊;2012年04期
3 张蕴岭;;寻找推进东亚合作的路径[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李向阳;;如何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体系约束?[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寒溪;;美国“重返亚洲”对东亚合作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田凯;邵建国;;美国TPP经贸战略中的日本要素[J];国际论坛;2013年01期
3 王岩;;后危机时代推进东亚区域合作的建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杨立强;鲁淑;;TPP与中日韩FTA经济影响的GTAP模拟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3年04期
5 王联合;;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J];国际观察;2013年04期
6 沈铭辉;;透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一个比较分析框架[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3期
7 刘昌明;孙云飞;;国内关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研究综述——兼论TPP研究的结构选择视角[J];理论学刊;2013年09期
8 文洋;;新形势下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J];理论视野;2014年02期
9 贺平;;从CEPEA到RCEP:日本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转向[J];日本学刊;2013年02期
10 吕铀;崔岩;;日本推动TPP谈判的动因及制约因素[J];现代日本经济;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海洋;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靳玉佩;日本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及出路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李星;归因理论视角下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中的信任问题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联合;;东亚共同体:构想、机遇、挑战[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2期
2 王毅;亚洲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J];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宋均营;;东亚合作的新态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0年05期
4 冯昭奎;建设东亚共同体的十大关键因素[J];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乔林生;;东亚合作与中日两国的政策选择[J];日本研究;2007年04期
6 张蕴岭;;东亚合作和共同体建设:路径及方式[J];东南亚纵横;2008年11期
7 任晓;;东亚合作的区域内外互动新态势[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8 刘少华;;东亚区域合作的路径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05期
9 张蕴岭;;东亚合作之路该如何走?[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任晓;;东亚合作的发展与问题[J];东南亚纵横;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永裁;;浅谈“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及其对策[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2 刘江永;;东亚共同体与中日关系:理想、现实与选择[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3 凌星光;;东亚共同体的核心应是东盟10+3——关于新东亚模式的构筑[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4 iJ,
本文编号:483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48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