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缅甸的“务实接触”政策析评
本文关键词:美国对缅甸的“务实接触”政策析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对缅甸"务实接触"政策的出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下的必然结果,更是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基于美国对过去数年及当下缅甸局势变化的判断;从内涵上说,"务实接触"政策是对长期以来美国孤立制裁政策的补充,其核心特点就是柔性施压与全面影响和渗透;在具体政策操作上,美国采取了全面拓展同缅甸各阶层政治接触、重视国际合作与协调、注重对缅公共外交、突出对缅援助、保持与更新施压制裁等措施;目前,缅甸国内局势已发生明显变化,美对缅"务实接触"政策将因应缅甸局势变化,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中国应未雨绸缪,改变政策实施对象和实施方式单一的现状,检视充实对缅政策。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国际政治系;
【关键词】: 美国 务实接触 缅甸 措施
【分类号】:D871.2
【正文快照】: 国有关奥巴马政府对缅甸的新政策,刘阿明在《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调整及其前景》一文中已有所论述,〔1〕刘文论述了美国对缅新政策出台的原因,并对政策内容及前景也有所涉及。本文拟在刘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美国对缅甸“务实接触”政策出台的背景,着重论述“务实接触”政策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务;;缅甸外交政策的新调整:从对华友好到大国平衡外交[J];东南亚研究;2007年02期
2 杨洁勉;;浅析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调整[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3 马燕冰;;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政策[J];和平与发展;2010年01期
4 刘阿明;;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调整及其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务;;缅甸独立后外交政策的演变与中缅关系的发展[J];当代亚太;2010年01期
2 毕世鸿;;冷战后日缅关系及日本对缅政策[J];当代亚太;2010年01期
3 王介南;;缅中关系与我国西南周边安全[J];东南亚之窗;2007年02期
4 王庆忠;;经济合作与安全竞争:对东亚一体化的反思——兼评自由主义关于地区一体化的观点[J];国际论坛;2010年05期
5 刘务;;缅俄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6 谢士法;梁立营;;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缅关系的潜在影响[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何跃;;桥头堡建设中的云南周边国家安全环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李伟建;;从中东变局透视国际秩序的演变[J];西亚非洲;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明星;“第三方外交”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阮金之;冷战后中缅印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璐;冷战后中缅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蒋帅;北极核污染治理和国际合作框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尹君;冷战后中日在湄公河地区竞争与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陶程;缅甸对外经济关系研究(1988-2009)[D];云南大学;2010年
5 曲恩道;美国南中国海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兰;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政策解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邓恒;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博弈[D];暨南大学;2011年
8 黄新娟;美国的缅甸政策研究(198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晨阳;缅甸发展透出一线曙光[J];东南亚纵横;2002年02期
2 李晨阳;缅甸内政外交2002年回顾与2003年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3年02期
3 李晨阳;缅甸内政外交2004年回顾与2005年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5年02期
4 李晨阳;1998年的缅甸外交[J];东南亚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灼荣;从北约暴行看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J];桂海论丛;1999年04期
2 周琬;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检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韩立娟;解读美国的政治文化与对外关系[J];行政与法;2002年04期
4 黄安年;论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5 曹云华;缅甸政治体制:特点、根源及趋势[J];东南亚研究;1988年02期
6 刘国安;简述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7 赵伟,张建立;美国“小政府”得以实现的原因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03年06期
8 金君晖;试析2000年美国大选[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1期
9 李万才,黄庆华;美日两国产业政策比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孔朝霞;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因素的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庄佩君;;美国大都市区的行政联合及其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其荣;;发达国家技术移民政策及其影响——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高凌;;老年人群消防安全问题刍议[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4 毕雁英;;“服务政府”是怎样炼成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戴昌桥;;中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比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钱彤;李鹏朱昒基分别会见丹瑞[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D];武汉大学;2004年
2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毛瑞鹏;维护决策权与平衡主要对手:美国的联合国安理会组成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昊;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于海波;后冷战时期俄美中三国中亚政策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满足(MANZOOR KHAN);1961-1991的中巴关系:寻求共同安全[D];吉林大学;2009年
9 汪权;冷战后的美国朝鲜半岛政策析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品;后冷战时代的俄罗斯反美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凌;乔治·W·布什政府对巴基斯坦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2009年
3 张亮;2005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江伟;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关系评析[D];外交学院;2009年
5 王静;从巴厘岛路线图看美国的气候变化外交决策[D];外交学院;2009年
6 庞珊珊;冷战后土耳其与美国、欧盟的互动关系[D];外交学院;2008年
7 钱s,
本文编号:484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48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