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县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太谷县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乡土文化作为这一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内容丰富多彩,特色别具一格。乡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寄托,它使中华文化得以繁荣发展。对乡土文化的大力传承与保护不仅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会推动地区文化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太谷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立足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积极传承与保护对太谷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对太谷县乡土文化的实地调查研究,从太谷乡土文化目前发展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几项特色乡土文化,通过这些有特点的地方文化着重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保护、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太谷县 乡土文化 传承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7
【目录】:
- 摘要6-7
- 1 导论7-11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7-8
- 1.1.1 选题背景7
- 1.1.2 选题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8
- 1.2.2 国内研究现状8-10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10
- 1.4 研究方法10-11
- 1.4.1 文献整理法10-11
- 1.4.2 实证分析法11
- 1.4.3 比较分析法11
- 2 乡土文化及功能概述11-15
- 2.1 乡土文化11-12
- 2.1.1 文化11-12
- 2.1.2 乡土文化12
- 2.2 乡土文化的特征12-14
- 2.2.1 历史性和传承性12-13
- 2.2.2 稳定性和变异性13
- 2.2.3 地域性和服务性13-14
- 2.3 乡土文化的功能14-15
- 2.3.1 教化与规范的功能14
- 2.3.2 维系与调节的功能14-15
- 3 太谷县乡土特色文化及传承保护的意义15-21
- 3.1 太谷县概况15
- 3.2 太谷县乡土文化及特色15-19
- 3.2.1 社火文化及特色15-16
- 3.2.2 戏剧文化及特色16-17
- 3.2.3 武术文化及特色17
- 3.2.4 建筑文化及特色17-18
- 3.2.5 饮食文化及特色18-19
- 3.2.6 医药文化及特色19
- 3.3 太谷县传承与保护乡土文化的意义19-21
- 3.3.1 有利于保持太谷乡土文化特色,遵循文化多样性法则19-20
- 3.3.2 有利于对太谷“人间活宝”和“文化空间”重点保护20
- 3.3.3 有利于提升太谷人人文气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
- 3.3.4 有利于抢救太谷濒危乡土文化,发挥其社会功能20-21
- 3.3.5 有利于实现太谷县经济转型发展,培育特色文化产业21
- 4 太谷县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23
- 4.1 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在变化,对社火戏剧等失去兴趣22
- 4.2 政府对乡土文化投入不够,古建筑、形意拳等缺乏保护措施22-23
- 4.3 乡土文化的创新意识不强,饮食、医药等的发展空间小23
- 5 太谷县乡土文化传承保护的对策建议23-28
- 5.1 做好以古城为中心的建筑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特色旅游23-25
- 5.2 做好饮食、医药创新工作,发挥老字号效应25-26
- 5.3 做好形意拳走进校园工作,发扬光大武术文化26
- 5.4 做好秧歌、社火创作工作,吸引更多艺术人才26-28
- 6 结束语28-30
- 参考文献30-32
- Abstract32-34
- 致谢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小飞;;让乡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1年11期
2 张月爱;;现代信息社会之乡土文化危机与应对策略思考[J];社科纵横;2012年07期
3 王华斌;;乡土文化传承:价值、约束因素及提升思路[J];理论探索;2013年02期
4 刘洪丹;;乡土文化对农民思想的影响[J];剧作家;2009年04期
5 郑伟红;;河北省乡土文化品牌创新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3年14期
6 文华;;迷失的乡土文化[J];中国报道;2002年07期
7 张西林;张清;黄娜;曹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乡土文化开发——以湖南浏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8 唐继俊;;乡土文化与乡村学校的写作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0年01期
9 周宇;;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存在价值及创新之道[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钟晓毅;;再造“桃花源”——寻找乡土文化的当代价值[J];领导之友;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逢春;;简谈乡土文化进入中小学文史科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作用[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丽娜;;乡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以“藁城战鼓”为例[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郭喜球;;在初中生中进行临海乡土文化教育的调查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雒伟;;乡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邢启顺;;乡土文化遗产:从“保护”到“产业化”[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6 吴娟;;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土文化保护[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培明;;发展乡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8 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课题组;;开掘乡土文化资源 拓展德育育人空间(一)[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课题组;;开掘乡土文化资源 拓展德育育人空间(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田明清;;构建道德文明的禅床——浅谈乡土文化下的德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笠铭;乡土文化观与新农村建设[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胡周文邋刘清华;上高着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N];宜春日报;2008年
3 记者 朱秀敏;研习海西乡土文化[N];闽南日报;2010年
4 杜荣生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校长;在乡土文化 浸润中飞扬[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朱册;应重视繁荣“乡土文化”[N];大理日报(汉);2012年
6 梅莉红 云和县委宣传部;乡土文化让“金山银山”更夺目[N];丽水日报;2014年
7 记者 王心武;海南定安挖掘乡土文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通讯员 查朝云;马龙扶持乡土文化发展[N];云南日报;2007年
9 张欣邋侯丽;关注“寻常”乡土文化遗产[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斗门旅游局 蒋伟文;乡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N];珠海特区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定国;连云港乡土文化教材编写及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昌盛;“菏泽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3 陈智敏;论长沙乡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课程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宗明;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土族乡土文化传承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5 夏美玲;校本课程中的乡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崔玉蓉;盐城市乡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结合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高丹;大荔城乡融合发展区乡土文化传承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宗丽红;乡土文化史《常熟神韵》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9 陶媛;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思考与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冯娜;赤壁乡土文化语文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32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13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