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的“新声”与“新生”——评《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民俗、曲艺与心性》
本文选题:民俗学研究 切入点:中国传统民俗 出处:《民族艺术》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时至当下,"民俗"伴随着国家节假日的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不断进入公众的话题之中,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民俗重新回到了"最好的时代"。与之相对的,是民俗学学科内部的另一重风景:一方面,当代民俗学学者不断地重新调整民俗学的研究范式,由传统的民俗事象研究转向"语境"中的民俗研究。~①同时,伴随着民俗学学科范式的转向,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特性日益凸显,导致处于"边缘"的民俗学其"学科边界在何处"的问题一度成为民俗
[Abstract]:Is at present, "folk" accompanied by national holidays,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inue to enter the public topic,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traditional folk Chinese returned to the "best time". In contrast, is another scenic folklore inside: on the one hand, the research paradigm contemporary folklore scholars constantly readjust folklore, from traditional folklore to the study of folk custom in the context. At the same time ",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folklore paradigm,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itie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esulting in" the edge "of the" folklore subject boundary where the problem was a folk custom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分类号】:K8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J];民俗研究;2010年01期
2 尚光一;;我国民俗学教材的回顾与思考——以五部代表性民俗学教材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从经验中来到经验中去:民俗学研究的新路径[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2期
4 钟琴;;试论日本环境民俗学研究带来的思考[J];大舞台;2010年12期
5 ;民俗学的拓展与回归(三篇)[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赵世瑜;;传承与记忆:民俗学的学科本位——关于“民俗学何以安身立命”问题的对话[J];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7 张翠霞;;常人方法学与民俗学“生活世界”研究策略——从民俗学研究范畴和范式转换谈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张翠霞;;民俗学“生活世界”研究策略——从研究范式转化及常人方法学的启示谈起[J];民俗研究;2011年03期
9 董晓萍;;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学科规划中理性求变[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高丙中;;民俗学的学科定位与学术对象[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铁梁;;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2 ;成长在山东省民俗学会的大家庭里[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3 党明德;;我与民俗学会[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4 潘鲁生;;文化现实与学术使命[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5 马知遥;;热爱从热爱民俗开始[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善民个人简历及加入山东省民俗学会以来的学术成就[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萍;云南省民俗学会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新兰 沙岩;芬兰民俗学: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翟江玲;民俗学发展重在学科理论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曲彦斌;民俗学应为社会进步作贡献[N];光明日报;2002年
5 张晶;《中国艺术民俗学》略评[N];光明日报;2009年
6 张耀华;我省首家民俗学研究机构在都匀成立[N];贵州日报;2011年
7 李公明;都市中的当代生活与……民俗学故事[N];东方早报;2014年
8 沙野;汪玢玲民俗学研究的古代文学底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朱振华;民俗学研究关注整体性民俗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热”潮之下 “冷”藏其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龙;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D];山东大学;2007年
2 穆昭阳;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端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盖新亮;常识——一个民俗学的范畴和研究向度[D];温州大学;2009年
5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娜布其;蒙古马鞍具的民俗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琚利芬;洋节在上海发展转型的民俗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向奎;孙作云民俗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茅正圆;回归民俗的生活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萌明;叶大兵民俗学研究特色初探[D];温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26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62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