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上半叶美国大众文化对其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本文选题:美国 切入点:大众文化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大众文化就已得到国内各界的关注,但由于各种因素,国内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仍然处于一种起步阶段,在理论基础、研究目标和方法论等方面尚处于探索之中。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优秀、创新之作已然不胜枚举,但对于分支众多,范围辽阔的大众文化而言,这些研究尚数冰山一角。此外,基于对大众文化的实质认识还不够,一些学者研究方向也比较狭窄,多蹈袭前人,研究大众文化其自身特质,而很少与相应的历史背景相结合。 笔者发现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一特殊时期,美国的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其城市化的发展是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同时,国内学者对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城市化研究也不多,多注重其整体城市化的进程与阶段研究,鲜有学者对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因素进行研究。国内即便有零星之作将两者结合的研究,也只停留于将两者平行列出的表面,也未能清楚指出两者的关系。因此笔者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大众文化与其城市化相结合研究,旨在探析当时大众文化对其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因此,笔者试图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期望有所突破。一方面重新对美国大众文化界定,合理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突出其内在本质及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从各方面给城市化定义,探析美国城市化的主导因素,并从不同角度展示美国城市化的进程;最后突出展示在20世纪上半叶这样一个大时间背景下,美国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明确指出美国大众文化对其城市化在三个方面的推动作用。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客观的认识美国大众文化的本质,了解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其大众文化为同一时期城市化所作出的贡献。
[Abstract]:As early as the 1980s, popular culture has been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life in China. However, due to various factors, the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research goal and methodology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excellent and innovative works are already numerous, but for the popular culture with many branches and a wide range, These researches are still the tip of the iceberg. In addition,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popular culture, some scholars also have a narrow research direction and often follow their predecessor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 culture, but seldom combin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author finds tha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mass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re intertwined and inseparabl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American urbaniza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and stage of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Few scholars study the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Even if there are sporadic studi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y will only stay on the surface of the parallel listing of the two. Therefore,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mass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its urbaniz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opular culture in promoting its urbanization at that time. On the one hand, I try to define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again, criticize Frankfurt school rationally, highlight its intrinsic essence and main forms of expr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urbanization from various aspects, analyzes the leading factor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how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Finally, it highlights the background of such a large perio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role of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in promoting its urbanization in three aspects. I hope that through the author's analysis, it will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more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its mass culture to urbaniz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春林;梅林;刘继生;韩阳;;国外城市化研究脉络评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2 黄柯可;关于美国城市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兼评我国的研究情况[J];世界历史;1995年06期
3 章振华;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新著─—简评《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01期
4 苏少之;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01期
5 ;《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王绍章;;复杂而缓慢的社会转型——《18—19世纪俄国城市化研究》评介[J];史学集刊;2008年02期
7 柳成栋;张军;;城市化研究的新成果——读董鸿扬主编的《走向城市化的黑龙江》[J];黑龙江史志;2006年05期
8 陆敏;论济南城市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汤茂林;谈静华;李江涛;;对推进我国城市化研究的若干方法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立人;陈作允;;温州模式的农村城市化研究以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镇为例[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3 埃里克·兰帕德;魏霞;;美国历史学家与城市化研究[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丹妮;公路:跨学科城市化研究新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辜正坤;城市化研究的力作[N];光明日报;2005年
3 王爱丽;城市化研究的拓新之作[N];光明日报;2006年
4 齐芳;城市化应从自己的源泉中继承更新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5 冯治恩;我市在深圳佛山寻求经贸合作[N];铜川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钱陈;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何念如;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1979-2005)[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明;中世纪中后期西欧的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信仕;基于人口 产业 空间的青岛城市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许清清;农业与城市化:新视角下的城市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许慧;广州成组城市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5 王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城市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周华东;新时期中国城市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侯静;基于产业发展的四川城市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建业;非洲城市化研究(1960年—至今)[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苗玮;建国以来临汾城市化发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翟佳;基于内生机制的济源市城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2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67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