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多元文化主体
本文选题:跨文化交流 + 多元文化主体 ; 参考:《江海学刊》2017年04期
【摘要】:应跨文化交流需要提出的多元文化主体,生发于阿德勒的"多元文化人"。多元文化主体建基于"多元文化人"之上,建构自身概念,即拥有特定文化精神气质、包容多元文化的人和物所处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有机体所构成的共性文化框架,其本质属性是包容性,呈现出边界性、过渡性、危机性、超越性的特征。以文化从冲突走向共生、文化交流从分散走向系统、文化适应从无步骤走向循序渐进为表征,展现了多元文化主体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前景。
[Abstract]:The multi-cultural subject, which should be put forward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riginated in Adler's multiculturalism.The multiculturalism subject is based on the "multicultural person", and constructs its own concept, that is, the common cultural framework formed by the organism which possesses the specific cultural spirit temperament and contains all the social relations in which the multicultural people and things are located.Its essential attribute is inclusive,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transition, crisis and transcendence.It is characterized by culture from conflict to symbiosis, cultural exchange from dispersion to system, cultural adaptation from no step to step by step, showing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ulticulturalism subject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理论基础研究”(项目号:14ZD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欢;“多元文化”论争世纪回眸[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2 高长梅,向启新;多元文化牵拽出的教育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34期
3 徐正之;多元文化的楷模[J];新闻爱好者;2004年09期
4 张宏;论先进文化和多元文化及其统一[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张国忠,张树卿;试论多元文化的理念与先进文化的内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张海洋;;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竹君;;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孙伟平;;论多元文化价值观存在的根据及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9 ;“多元文化与世界和谐”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伦理学研究;2007年06期
10 刘军;;为来华外国人创建多元文化环境[J];对外传播;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东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设计[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徐道一;;从金融危机看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从普世文化到多元文化[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任国忠;;关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4 周念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曹胜;张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6 张晓英;刘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7 王之燕;张峥;;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互补[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8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金娜;;哈尔滨地域多元文化浅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10 李云生;;晋江多元文化的实质和特色[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宝迪;多元文化竞相发展的沃土[N];长春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张雅慧;多元文化上演传奇之美[N];鹤岗日报;2014年
3 李明欢;“多元文化”述评[N];文艺报;2000年
4 赵青 杨士龙;加拿大多元文化的魅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丽江;徜徉在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中[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冯倩 编译;欧洲多元文化政策受挫[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著名作家 方如果;“和文化”是融合性多元文化的产物[N];新疆日报(汉);2011年
8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授 孟昭毅;解析加拿大多元文化[N];天津日报;2012年
9 记者 贺梦娇;多元文化展现“异乡风采”[N];东方城乡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菡;多元文化与开放心态至关重要[N];新疆日报(汉);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及其启示[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述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丽;反思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德义;从多元文化到多元文化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魏莉;加拿大土著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对多元文化政策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曲晓伟;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的特征及引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靳金;冷战后澳大利亚联邦工党政府多元文化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2013年
8 朱虹;美加文化差异及加拿大多元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丁昕;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和澳大利亚传媒[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秦璇;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和谐[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0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76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