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视域下非遗舞蹈“主体性”传承区的建构
本文选题:文化圈 + 非遗舞蹈 ; 参考:《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文化圈概念是文化传播论学派的理论之一。它所体现的核心内容是无论地理空间或物理时间,同一文化圈的不同环境是由一系列文化特质构成,具备质的约定性。因此,文化特质相通是使不同环境成为一个整体文化圈的本质。文章提出传承人作为非遗舞蹈文化特质的核心代表,贯穿于三个不同环境区域传承,即以传承人为主体中心,建构非遗舞蹈传承的"原生态文化区—文化传承核心区—文化传承拓展区"三点循环互动的"主体性"传承区,共同构建面向兼顾文化传统保护和现代文化生产的非遗舞蹈创新传承模式。
[Abstract]:The cultural circle concept is one of the theories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The core content embodied in this paper is that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of the same cultural circle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regardless of geographical space or physical time .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5DL19)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深圳分院2016年度课题(GZYSZD201606)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创新项目(601422S32009)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丽;论文化建设中人的主体性[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4期
2 曹亚琴;;论主体性的文化属性[J];晋中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王锐生;文化与民族主体性[J];唯实;1996年01期
4 顾兆禄;;对当代民族主体性与本土性的反思[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庞绍堂;;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J];学海;2008年06期
6 刘玲芝;;论文化生产力主体性要素[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代艳丽;赵红;俞光华;;论文化自觉的哲学意蕴[J];探索;2013年01期
9 刘业超;从主体性和趋向性看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0 ;不能说我国传统不重视人的主体性[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云锋;;人情社会学与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论域[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文怀沙;文化力的发掘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公共问题专家 秦德君;“臣民文化”的历史困境[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林红;切莫忽视农民的主体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纪宝成;辩证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1年
5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网络文化通论”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 李文明 四川理工学院教授 吕福玉;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宝龙;当代中国主体性文化精神的塑造[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2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3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