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运河水文化要素辨识及再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10:08

  本文选题:格式塔心理学 + 京杭大运河 ; 参考:《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千里运河、千年漕运,孕育出璀璨无比的运河水文化,这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意义非凡。申遗是运河水文化保护的一个重要契机。大运河作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活的遗产”,不仅需要得到开发保护和延续利用,更需要得到展示,让人们能够真正关注水文化遗产,感受水文化魅力,开拓水文化未来。后申遗时代的到来,如何传承和保护运河这一文化遗产,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量着杭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城市文化品位。本文在深入研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将其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将运河水文化这一形而上的概念与空间这一物化的概念有机结合,提炼出适用于水文化空间形态研究的原理。除此之外,本研究将水文化要素植入运河滨水空间中,并赋予传统空间形态新的灵魂,充分调动人们对空间体验的积极性,从而对水文化空间产生心理认同感,唤起人们的水文化记忆。本文以运河水文化空间使用者的心理体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运河水文化要素在空间上的“再现与重构”,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作为实例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后申遗时代的水文化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housand miles canal, thousand years of canal transportation, pregnant with the brilliant canal water cultur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whole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 It i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protect the canal water culture. As a living heritage still in use today, the Grand Canal not only needs to be developed, protected and used continuously, but also needs to be displayed so that people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water cultural heritage, feel the charm of water culture, and open up the future of water culture. How to inherit and protect the canal as a cultural heritage is also considered in Hangzhou to a certain extent with regar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cultural taste of the city. While deeply studying Gestalt psychology, this paper creatively regards it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research and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metaphysical concept of canal water culture with the materialized concept of space. Abstract the principle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form of water culture. In addition, this study implanted the elements of water culture into canal waterfront space, and endowed the new soul of traditional space form, fully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people to the space experience, thus produced psychological identity to the water culture space. Arouse people's memory of water 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the users of the canal water culture spa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aiming at the "reappearan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elements of the canal water culture in the space, taking the Hangzhou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s an example to study and discus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ulture in the later period.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雅菱;;涉台博物馆空间隐喻构建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4年12期

2 任逸;;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要素解析[J];时代教育;2015年19期

3 贾海洪;叶青;赵强;;细部设计观念对国内建筑细部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14年08期

4 袁媛;肖大威;傅娟;;数字信息技术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J];华中建筑;2015年01期

5 宋晓真;;城市传统街区建筑环境色彩的规划和美学表现——以无锡市荣巷街区为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郑玮锋;朱永春;;福州三坊七巷园林建筑空间的“序”与“意”[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褚兴彪;山东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模型构建与优化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韦秀玉;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综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宋艳霞;阿诺德·伯林特审美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产斯友;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冯琳;知觉现象学透镜下“建筑—身体”的在场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胡子楠;诗意制作[D];天津大学;2013年

7 张曼;当代西方建筑符号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云;对建筑形式认知差异的思考—建筑师的“换位思考”与“意象翻译”[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南西;基于场所精神下的行政中心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沈博;基于心理力场理论的街道家具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祝容;博览建筑交通空间中的模糊性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俞贝妮;浅析场所精神理论对博物馆设计的启示[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6 林睿;聚落形态的内部空间初探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任萌;晋中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组织与文化仪式的相关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8 孔萌;基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群化组合法则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光;中原文化特色在郑州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3年

10 汪洋;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立面植物纹饰研究与传承[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3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73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