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百姓日用之学
本文选题:日用之学 + 伦理 ; 参考:《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7年03期
【摘要】:儒家自古就有重视"百姓日用"的传统,这是古人对器物和生活态度的理论和表述。各种流派无不从日常生活中阐扬哲理,并提升为中国思想史一系列的思想观念。百姓日用之学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压抑个性的层面,在发展中又滋生出异己的因素,甚至成为张扬个性的先导,在明末引发早期启蒙思潮。日用之学这内在的矛盾使它具有重新建构的可能性。百姓日用之学的实践是传统文化结构性的特征,从古代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中国文化结构已经一变再变。作为传统的思想命题,在新的文化结构中可以生发全新的作用。百姓日用之学与21世纪高扬人文精神的主题天然合拍,重建现代日用之学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路向。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Confucianism h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tradition of "daily use of the people", which is the theory and expression of the ancients' attitude towards objects and life. All kinds of schools unfold philosophy from daily life and promote it to a series of idea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The study of daily use of the common people is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not only suppresses personality, but also breeds differe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en becomes the forerunner of publicizing individuality, which led to the early enlightenment tren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 of daily use makes it possible to reconstruct. The practice of daily use of the common people i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ancient times to modern society,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culture has changed again and again. As a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proposition, it can play a new role in the new cultural structure. The study of daily use of the common people is naturally in line with the theme of promoting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tudy of modern daily use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the study of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89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艺术设计的传统与创新研究[J];教师;2012年26期
2 蔡蓉;从文化的视角看待中国信用环境建设[J];企业经济;2004年04期
3 曾晓琼 ,周威 ,董伦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06期
4 王文宏;;网络文化对权威意识的挑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邓燕;;奥运电影的另一条出路——面向传统文化[J];电影文学;2008年14期
6 王天慧;;以流行音乐为载体在青少年中弘扬传统文化[J];黑龙江史志;2008年01期
7 张炜晶;;网络对文学的影响[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3期
8 孙梅;;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文化转型[J];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9 李铁栋;;浅议传统文化与学习型党组织的契合与发展[J];企业导报;2012年08期
10 巩苏绮;;传统文化对当今文化构建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贾志海;程建波;张微;;羊与文化[A];第四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沈潘艳;;从传统节日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马海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A];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段金娟;左铁峰;;全球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本土化设计[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佐;;继往 开来[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周大伟;;皇帝的新衣:来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博;基于协调现代人居关系的浮雕壁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文颖;水墨元素在CG插画艺术表现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隋长江;写实与套路[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4 宋雅朕;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敬业精神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5 孙朋;碑帖拓片装裱格式及审美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6 付丹;走进艺术的世界[D];天津美术学院;2016年
7 佐藤隆;中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曾毅;新世纪以来春晚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9 张明星;快餐行业工装的设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4年
10 梁冬平;夹缝中的夜市[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6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95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