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天津城市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7 10:31

  本文选题:天津 + 城市文化 ; 参考:《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文化强国。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为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城市作为国家形象和国家实力的重要载体,如何提升其文化竞争力,也成为国家决策者和城市管理者高度关注的议题。确立城市文化指标体系,有利于明确城市定位,挖掘对城市发展有利的文化资源,增加城市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实力。1986年,国务院将天津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天津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建立天津城市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对城市、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的含义进行界定,从文化生活、文化生产、文化生态三个方文面对天津的城市文化进行研究,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确立天津城市文化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经过三轮打分对指标进行遴选,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框架。基于此,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两两矩阵判断,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本文以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把天津、北京、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的比较作为切入点,对模型中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得出天津市的文化关联度较低,为天津城市文化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最后为提升城市文化实力提出几点意见。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in 2012 pointed out that cultural strength and competitiveness are important symbols of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We must persist in putting social benefits first, unify social benefits with economic benefits, promote the overall prosperity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he 2014 government work report clearly states that it will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Finally, China will be built into a modern cultural power.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ulture" and "strong country of culture" in our country has brought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national image and national strength, how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has also become a highly concerned topic of national policy makers and city manag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dex system of urban culture is conducive to defining the position of the city, excavating the cultural resources 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creas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ity, and enhancing the cultural strength of the city. In 1986, the State Council added Tianjin to the list of the country's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Due to special historical reasons, Tianjin has created a unique urban landscape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ianjin is rich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shows a good trend, but compared with other first-tier cities,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gap.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ianjin city cultur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Based on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defines the meaning of city, culture and urban culture, and studies Tianjin's urban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cultural life,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ecolog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the index system,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index system of Tianjin city culture, and selects the index by using Delphi method after three rounds of scoring, and determines the final frame of the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i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used to judge each index by pairwise matrix, 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determined by consistency test. Based on the index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the model by using th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taking the comparison of Tianjin, Beijing, Shanghai and Chongq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ultural correlation degree of Tianjin is low,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city cultur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strength of the city.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普;按照国家现代化指标体系全面记述县(市)域现代化进程[J];黑龙江史志;2001年06期

2 吴焕文;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童星;;“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再认识——兼论“提前”、“率先”应当慎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李丽君;;公共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发展;2008年07期

5 王文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1期

6 郭淑华;;周孝正:科学发展观指标体系应简洁[J];绿叶;2007年04期

7 于慎澄,王萍;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游海燕;;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及实现[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9 李慧明;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初探[J];南开学报;1994年06期

10 朱丽华;魏翠玲;袁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伟;兰亚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综合化的信息指标体系[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2 孙士超;;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何爱国;;现代性与本土性交融: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演化、特点与反思[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邢彦;孙钰;;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津滨高速公路为例[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5 朱庆芳;;从指标体系看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陶平;;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王德伟;;高新技术产品中科技含量的指标体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张运平;;小康生活质量评估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振华;岑晏青;王伟;;行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10 刘家彦;;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思考[A];贵州省生态立省研究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明慧;加紧出台“法治政府”指标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彦语;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即将出炉[N];中国电子报;2012年

3 记者 麻蓉生 开永丽;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初稿形成[N];四川法制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蔡新华 见习记者 刘静;上海探索构建环境宜居指标体系[N];中国环境报;2014年

5 记者 庞莹;《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出台[N];四川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王逸吟 靳昊 整理;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助推法治建设[N];光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梁志超;本市将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N];房地产时报;2006年

8 记者  孟知行;闵行推出民生指标体系[N];解放日报;2007年

9 杨雪虹;“福利指标体系”意味“民生本位”[N];南方日报;2006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李怀今;市民将从指标体系中受益[N];深圳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2 朱军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政策保障[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姜涛;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远远;基于粗糙集的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晓薇;国家环境压力指标体系及减量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李海华;矿建剥离工程评标决策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雪明;经济国力的国际比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刘红;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毛毛;造纸行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谯婧;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效能评估的权值优化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上扬;教育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苏发努冯大学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翔;基于EM-AHP-FE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王继磊;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程蓼;基于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基金会能力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郭海宁;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乔巧;我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郝杰璐;河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壬;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0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990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