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媒体遇到传统文化,擦出哪一种“火花”
本文选题:传统文化 + 新媒体 ; 参考:《人民论坛》2017年35期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文化创新的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借助新媒体技术机遇回归新时代舞台,并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基于文化资源的充分提炼,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再生产,以新技术为"媒",使传统文化的历史意蕴得到时代回音。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has created an era of cultural innovati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ll return to the new era stage with the opportunity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show strong vitality in the blend of multiculturalism. Based on the full refinement of the cultural resources,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promoted, and the new technology is used as the "medium"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made. The historical implication has been echoed by the times.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研究”(项目编号:15KSD08)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业务专项人文青年骨干项目“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52096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2;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宏灿;开发传统文化资源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戈春源;苏州传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谭志云;赵德兴;;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问题——以南京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4 郭莲纯;;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思考[J];商业时代;2009年26期
5 孙许方;;中原传统文化资源的产品现代化探析[J];包装工程;2010年18期
6 陈留根;李丹丹;;河南传统文化资源整合的原则和途径研究[J];前沿;2013年01期
7 马奇志;西部大开发与传统文化资源[J];中国民族;2001年11期
8 钱光培;传统文化资源的形态与开发[J];人民论坛;2005年05期
9 赖昌方;;北部湾灿烂的传统文化资源(续篇)[J];南方国土资源;2007年08期
10 马奇志;;保护与开发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甘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学新;;延庆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C];2012年
2 范学新;;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3 范学新;;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 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2012·世界文化遗产日论坛文集[C];2012年
4 范学新;;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5 杨硕;杨纪青;李京兵;;西藏地区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制度价值研究[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6 范学新;;挖掘延庆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延庆文化软实力[A];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C];2012年
7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晓萍;;利用首都传统文化资源提升首都文化国际影响力[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9 濮延博;;和顺古镇:品牌的冠名和资源的合理开发[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10 刘维民;;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动力机制初探[A];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系主任 包晓光;传统文化资源的取用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尹训宁;传播传统文化 捍卫民族遗产[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3 李心峰;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N];文艺报;2010年
4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齐勇锋;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N];人民日报;2011年
5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经济学研究所 林日葵;发挥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11年
6 汪振军;用科技助推传统文化转型[N];人民日报;2013年
7 王金锋;让传统文化“活”起来[N];邢台日报;2014年
8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实习记者 沈艳宇;传统文化突围市场的商业密码[N];北京商报;2014年
9 邓聿文;靠什么来保护传统节日[N];深圳商报;2004年
10 钱念孙;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N];安徽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邓娟;论新疆俄罗斯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转型[D];新疆大学;2006年
2 姜守瑞;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资源初探[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3 洪瑶;传统文化的产业价值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王静思;传统文化的电视媒介传播[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林;中国先进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当代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雪;新媒体动漫的亚文化现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童文杰;视听新媒体与文化消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0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99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