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山东省邹城市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21:42

  本文选题:农村文化大院 + 建设 ; 参考:《新疆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农民自行创办、民办公助等形式的文化大院逐渐出现。农村文化大院在山东省的建设实践中,主要指村级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大院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村而宜,因地制宜,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应该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本质要求。但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较偏远山区等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制度建设等方面,均不能实现较均衡覆盖,导致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分布不平衡,文化大院本应具备的文化传承传播、创新发展农村新文化、提升农村群众道德文化素质等现实功能作用缺失,这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有关问题。本文即以山东省邹城市文化大院建设现状为例,采取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法,探讨如何建设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真正满足群众需求、需要的农村文化大院。
[Abstract]:At the end of 1990 s, farmers started themselves, private-run public aid and other forms of cultural compound gradually emerged. The rural cultural compound in Shandong Province construction practice, mainly refers to the village level cultural courtyard. The rural cultural comp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meeting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rural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village and local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compound should embody the essence of people-oriented and serve the masses. However, due to the imbalanc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lagging of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areas such as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a more balanced coverage in terms of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s a result, the constr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ural cultural compound is unbalanced,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dissemination that the cultural compound should posses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ral culture, the promotion of the moral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the rural masses, and so on. This also requires us to seriously thin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compound related issues. Tak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courtyard construction in Zouche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 rural cultural courtyard which is closer to the life of the masses and meets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4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维平;高玉芬;;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未来与发展;2001年04期

2 陈中海;;农村文化建设:一项亟需加强的事业[J];农村.农业.农民;2001年11期

3 江泳辉;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李艳秀;创建学习型组织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年10期

5 彭华昌,胡大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05年02期

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6年01期

7 ;促进新农村文化全面发展[J];开放潮;2006年Z1期

8 ;打造新农村之魂 聚焦新农村之新文化[J];小城镇建设;2006年02期

9 ;加大投入 创新机制 切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访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J];小城镇建设;2006年02期

10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J];小城镇建设;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理财;张良;;论农村文化体制及机制的改革与创新[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昕;;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看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王新志;;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培育新型农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张玉彬;;关于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几点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李斌;;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6 彭华昌;胡大为;;农村文化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四)[C];2004年

7 胡大为;;农村文化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8 余学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华;;论新农村文化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10 郑中;郑波;;山东省新农村文化创新管理平台的建立[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阳新丽 作者系中共衡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当前农村文化的新变化及其对策[N];衡阳日报;2005年

2 郭玉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五项对策[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大力发展繁荣农村文化[N];人民日报;2005年

4 张大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旅游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4年

5 沈世成;农村文化建设要用好辩证法[N];温州日报;2005年

6 ;把农村文化建设好发展好[N];安徽日报;2006年

7 全市新农村文化建设考察团;山西农村文化大院发展的启示[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8 宕子;“砸电视”岂能应对“农村文化生态断裂”现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乐根良;农村文化建设项目要办实办好[N];中国审计报;2007年

10 刘晓辰;农村文化产业:挖潜力 拓市场 发展恰逢其时[N];中国特产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学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婵婵;山东省农村文化建设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周杨;河南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维;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宋淑芬;地方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范会勋;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途径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凤波;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韩美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莹华;“三农”框架下的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李宗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高喜伍;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5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015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