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4 09:19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需求的渴望有所下降,而文化需求越发明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发展滞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有效供给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其目的在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河南省文化事业费投入稳步增长,公共文化建设投资大幅增加,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也已基本完工,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现有的体系框架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更科学、更高效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显得尤为关键,也是本论文的中心探讨内容。本文选取河南省各项公共文化数据指标作为分析内容,正是因为其所具有的代表性与真实性,可以直接了解当前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状态与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要素,试图阐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重心。同时亦希望该研究对当前河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有所帮助。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eople's desire for material demand has declined, and the cultural demand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cultural needs of the masses and the lagging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beginning to appear.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roducts. Its purpose is to enrich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people, spread advanced culture and carry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meet the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protect the basic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In recent years, the investment in cultural service in Henan Province has steadily increased, the investment in publ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the network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acilities cover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en basically complet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ervice infrastructur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increas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compared with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for the basic establishment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 level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the building of a contingent of talent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framework. Therefore, how to build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which is also the central content of this paper.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public culture data index of Henan Province as the analysis content, precisely because of its representativeness and authenticity, can direct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Henan Provinc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 development state and the question. By analyzing the element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is paper tries to clarify the foc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 hope this research will help Henan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4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远琪;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摩擦与融合[J];湖湘论坛;2002年03期

2 张曙光;“社会”与“文化”两种范式之争及其启示[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李保全;先进文化范式与先进文化建设[J];求实;2004年S3期

4 王志强;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文化理论发展[J];德国研究;2005年01期

5 罗华;;浅论网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白淑英;;网络文化研究的哲学观问题[J];哲学研究;2010年08期

7 饶涛;论文化的先进性和我国文化建设的合理思路[J];学术论坛;2002年04期

8 高菊;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辩证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李美华;网络文化的冷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丁晓丽;试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网络文化的建设[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宋生贵;;发现优势 坚持创新 走向超越——再论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2 ;视觉转向的文化症候[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3 白华;;全球化与文化求异语境下全球媒介的互动共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4 袁潇;风笑天;;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5 金吾伦;;创新文化范式的建设重在组织学习[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姜美玲;;从文化发展的视角看改革开放[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志钧 吕园园;经典重读和文化消费的双重取向[N];文艺报;2009年

2 向勇 欧阳天;网络文化的辩证思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淮海工学院 尹德树;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12年

4 向昆 奚建武;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N];文汇报;2001年

5 李悦春;我们处于文化传播时代[N];云南日报;2003年

6 ;网络文化[N];河南日报;2002年

7 马美莉;建设和谐文化要重视提高三种能力[N];台州日报;2007年

8 孟威;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共生[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高琪;徐国源:为“大众文化”编制定位地图[N];苏州日报;2012年

10 艾斐;以中国文化范式讲好中国故事[N];中国文化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贾明;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斌;消费文化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美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幸;“话语民主”对行政文化范式的解构与建构[D];湘潭大学;2015年

2 刘梦璇;生成表皮[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3 曲乐;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宋柳;新媒体语境下“星座文化”的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樊莹莹;网络文化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D];吉林大学;2011年

6 闫勇;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D];郑州大学;2002年

7 李华;我国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话语体系重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叶俊松;大众文化视阈下娱乐偶像的颠覆与解构[D];湖北大学;2014年

9 周广申;大众文化的审美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孙璐璐;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21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21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