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上海建设全球文化中心城市:机遇、特色、重点

发布时间:2018-11-10 20:08
【摘要】: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要把握好世界范围内的三大潮流和国家多个重大战略相叠加的重要机遇期,把建设全球文化中心城市作为未来的战略目标,使上海成为代表世界文化强国的文化重镇。其重点是推动文化创新之都与世界融合之港相结合,在创意城市、世博之城基础上,发展成为全球最富于创新活力、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相互交融的文化巨港;打造世界级的经济型 文化型特大城市群相重合的核心城市;建设跨越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之都,造就一个从重视物质生产、实物资本、规模优势到更加注重全球影响、知识资本、创新引领的全球文化之都。
[Abstract]:Shanghai's urban cultural construction should grasp the three major trends in the world and the important opportunity period when many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are superimposed, and reg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global cultural center city as the strategic goal in the future. Shanghai has become a cultural city representing the world's cultural power. Its emphasis i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innovation capital with the port of world fusion. On the basis of creative city and Expo city, it has developed into the most innovative port in the world, which can best reflect the intermingl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orld civilization. To create a world-class economic and cultural mega-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core cities; To build a cultural capital across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post-industrial times, and to create a global cultural capital with emphasis on material production, physical capital, scale advantage, and more attention to global influence, knowledge capital and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分类号】:G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宁;;洛杉矶:从地区性中心城市到全球性城市的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2期

2 陈江生;郑智星;;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瓶颈及解决思路——以东京、伦敦等国际中心城市为例[J];城市观察;2009年02期

3 姚华松;;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关系[J];城市观察;2009年02期

4 ;“为建国家中心城市献一策”征文[J];城市观察;2010年S1期

5 青舟;;中心城市要有创新的战略思维[J];城市观察;2013年05期

6 黄水源;湛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初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刘敏;;浅析1970年以来美国中心城市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8 王廉;;国家中心城市分层规划的相关对策[J];城市观察;2009年02期

9 王云江;赵悦;祁萌;;古代冀南中心城市的两次转移探微[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汪前元;中心城市在转型中的功能、地位、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继琴;;宁波中心城市及其开发区的职能定位与互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戴园晨;杨明远;赵德久;;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心城市[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3 左文芳;陈雯;;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的功能——以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徐州为例的分析[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耿乃国;由雷;;基于产业特征视角的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策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李正军;;沈阳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分析及对策[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丘雪薇;;发挥广西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带动作用略见[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范钟铭;罗彦;何波;;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下的广州发展战略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兴中;;中心城市经—贸机制与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9 黄木桂;韩恩荣;杨军;;中心城市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柳研忠;;大图们江发展要强化长春的中心城市作用[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小波;中心城市经济总量要占全市“半壁江山”[N];台州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可杰;为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献智出力[N];孝感日报;2010年

3 记者 林阿玲;我市出台多项政策助推中心城市片区改造[N];闽西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郑金富;完善城市功能 做美中心城市[N];闽北日报;2013年

5 龙仲平;共筑“中心城市梦”[N];襄阳日报;2013年

6 首席记者 李菲;加快三片融合中心崛起步伐 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N];绍兴日报;2013年

7 襄阳 工学博士后 张华;中心城市智慧气质浅析[N];襄阳日报;2013年

8 记者 李晓萌;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最安全环境[N];长江日报;2013年

9 记者 宁波;打造城乡一体宜居宜业副中心城市[N];孝感日报;2014年

10 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 涂勇;论区域性中心城市政府职能的优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勇;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王海江;中国中心城市交通联系及其空间格局[D];河南大学;2014年

3 荣薇;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裴tq;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产业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南阳构建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车欣怡;区域性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闯;荆楚地区中心城市转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迎春;基于ESDA-GIS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5 林奇涵;论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组织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由雷;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特征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8 廖爱民;新中国建立初期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1949-1957)[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世兰;开放体系下的中心城市流通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杜红;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23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323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