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8-11-16 17:22
【摘要】:自2006年东盟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泰国以来,迄今中国已经在东盟建立了30所孔子学院。热络的中国-东盟关系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机遇,东盟孔子学院整体运作情况良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孔子学院"。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实施,东盟各国自然成了"一带一路"规划的首站支点国家,这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新机遇。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持续发展与创新东盟的孔子学院,如何使孔子学院在汉语教育上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如何使孔子学院成为"一带一路"在东盟顺利开展的重要助力和推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10年来东盟孔子学院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归纳,概括了东盟孔子学院发展的整体特点,着重分析了"一带一路"为发展东盟孔子学院所带来的新机遇,最后提出了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与创新东盟孔子学院的建议与对策,旨在推进孔子学院在东盟的可持续发展与改革创新。
[Abstract]:Since ASEAN's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settled in Thailand in 2006, China has established 30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ASEAN. The hot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provides a bette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The overall operation of ASEAN Confucius Institutes is good, and a number of influential "Advanced Confucius Institutes" have emerged. With the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SEAN countries have naturally become the first fulcrum of the planning of "Belt and Road", which provides a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How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and innovate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of ASE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how to make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serve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better, How to make Confucius Institute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for Belt and Road to carry out smoothly in ASEA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front of u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ASEAN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the past 10 years, summarizes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SEAN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new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Belt and Ro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SEAN Confucius Institute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the ASEAN Confucius Institut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n ASEAN.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华人文化重构研究”(14BSS014)
【分类号】:G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龙;孔子学院与传统文化[J];中关村;2005年01期

2 ;比利时成立第三所孔子学院[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12期

3 陈仁霞;;关于在德国建设孔子学院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6期

4 李松林;刘伟;;试析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5 和曼;;从孔子学院看中美的文化差异[J];人民论坛;2012年17期

6 蒋丹彤;;孔子学院发展现状及有限产业化设想[J];青年记者;2012年17期

7 黄艾;;网络孔子学院:优势与不足[J];对外传播;2012年09期

8 刘红英;许志伟;;论兴建海外孔子学院对增强沈阳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徐丽华;;非洲孔子学院:检视、问题与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华盛顿向孔子学院敞开大门[J];领导文萃;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马莉;周倩;;孔子学院在非洲——和谐文化的外交之旅[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苏冠蓉;黄海涛;;孔子学院走向世界的文化价值分析[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宏;;孔子学院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成就与挑战[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号(总第12期)[C];2012年

4 刘晓欣;;为什么要成立“孔子学院”及其名称由来[A];汉语国际推广专题研究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建民;孔子学院推动中泰文化交流[N];人民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玉兰;全球已建305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N];光明日报;2008年

3 刘延东;共同参与平等合作把孔子学院越办越好[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红;孔子学院为什么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记者 王位;孔子学院大会探索社区服务[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记者 陈璐;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在京开幕 刘延东出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记者 李忠发;第五届孔子学院大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孔子学院——和平的国际形象[N];光明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靳晓燕;历史一定会记得孔子学院这件大事[N];光明日报;2012年

10 旅美学者 南桥;孔子学院还需完善机制[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拉;中国在非洲软实力倡议的教育战略:孔子学院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2年

2 管静;基于发展视角的孔子学院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林雪;孔子学院的海外镜像[D];复旦大学;2012年

4 王贝;孔子学院与西欧主要文化传播机构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5 刘杨;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晓岚;我国海外孔子学院运作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森茂诗音;中国的公共外交与孔子学院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凌丁洋;从孔子学院看中美关系[D];南京大学;2015年

9 谢流莎;泰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10 范晓歌;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孔子学院发展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36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336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1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