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9-05-31 02:21
【摘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大众文化具有“无孔不入”的独特个性,,它深深地嵌入到当代中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中,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短、文化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众多因素的存在,中国大众文化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必然会给人民生活及社会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大众文化的“双刃剑”效应。针对此种现象,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矛盾分析和学科交叉法,在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大众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理性分析,力求对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析,诠释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发挥大众文化的积极效应,进而阐明其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了梳理,继而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视角,对大众文化做了概念的界定,考察了中国大众文化产生的经济背景、社会基础、技术条件和主体基础,分析了大众文化在促进文化共享和民主、拓宽现代化生活空间、推动大众统一价值观的形成、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对发展中存在的模仿化、价值取向紊乱化、对大众主体性的消解、过度商品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当代中国现实,对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大众文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注入了新生力量、拓宽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手段。同时它淡化了人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仰、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论文对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了分析,认为“引领”是应对转型期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和文化多元化的必然要求、维护民族主权的需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大众化的迫切需要、保证大众文化前进方向正确性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引领过程中能够整合多元文化、为大众文化奠定受众基础、抵御和抗衡外来价值观的渗透以及封建文化的影响。“引领”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大众文化发展的市场规律、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继承与创新的原则,采取如下“引领”路径:深化理论研究,增强引领魅力;引导大众文化在人文思想、精神、理念方面的提升;创新大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摒弃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引导大众构建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健全文化市场法规,建立合理健康的大众文化运行机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02
本文编号:2489374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诗鹏;文化研究与意识形态——评文化研究中的中立立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2489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48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