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合卺之礼——《中华婚俗文化》

发布时间:2019-05-31 07:46
【摘要】:中华民族婚俗之起源、发展与演变,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而鉴于"合卺礼"是人类生理本能与礼仪文明的完美结合,所以古人则以"合卺礼"作为婚姻的代称。《合卺之礼》包括:缔约之礼、女红嫁妆、婚仪礼俗三个板块。其形式上是一种模拟交合的"合二为一"仪式。"合卺礼"呈现着古人的原始哲理与模拟巫术观念。无论从哲学概念,还是从美德角度,"合卺礼"的真谛,就是中国"礼仪"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初始点。合卺礼的"初心"对于化解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引领全民族共同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充分反映了中国婚俗文化中重德、和谐、趋福、求子等良好愿望,以及男女双方"同尊卑、共甘苦"的心理追求。古老的合卺文化经典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的一种礼俗,对当代社会而言则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明符号,依旧具有普世价值。传承与借鉴历久弥新的"合卺"思想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服装集团;
【分类号】:K89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然;;贵州茅坪花苗婚俗仪式研究[J];商;2013年09期

2 衣仁翠;覃杏花;;汉壮两族古代农村婚俗文化之比较[J];农业考古;2013年06期

3 程秋生;;趣谈苏州的婚俗文化[J];风景名胜;1995年02期

4 于秒;王晓菲;;韩国婚俗文化一瞥[J];世界文化;2008年04期

5 张艺芬;;中英婚俗中吉祥文化内涵之表现形式及其功能[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亓唯唯;;浅析中日婚俗文化异同[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陈有仓;;河湟婚俗(一)[J];群文天地;2012年13期

8 张敏;;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切入口——试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9 陈有仓;;河湟婚俗(三)[J];群文天地;2012年17期

10 罗晓明;马静;;从“礼物”解读清水江流域苗族婚俗变迁——以三穗县L村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诗池;李秀治;;浅谈中国人婚姻观的产生、形成与演变发展——兼谈闽台婚俗的异同[A];2009第七届海峡两岸闽南婚庆文化节论文集[C];2009年

2 朱立文;刘淑玮;;再论婚俗(婚庆)文化的时代观[A];2009第七届海峡两岸闽南婚庆文化节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阿荣;流传700多年的蒙古族婚俗[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2 苏报记者 张帅;第4届婚博会,一场文化盛宴[N];苏州日报;2012年

3 记者 东梅;《德都蒙古婚俗》发行[N];柴达木日报;2014年

4 MSN记者 张树福;泉州首个“闽南婚俗文化产业园”落户丰泽[N];闽商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桓;牟平崖子村婚俗艺术的调查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2 潘立宁;建国以来中国婚礼婚俗样式演变之社会根源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3 董灿;中国汉族与老挝老龙族婚俗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郭万雨;近代东北满族婚俗变迁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5 冉竞华;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6 马美杰;山西地方婚俗文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7 夏洋;湖南张家界土家族婚俗变迁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8 鄂之行;我国朝鲜族婚俗变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9 滕雪姗;清末民初山东婚俗变迁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史旭霞;民国时期豫北婚俗变迁研究(1912-1937)[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89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489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