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遗产与“遗产化”的批判性观照

发布时间:2019-07-04 15:32
【摘要】:文化遗产涵盖了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古老、重要、值得保存的遗址、物品和实践活动。当前,这一题目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吸引着普通大众和学术界的关注,它的概念范围也在日趋扩大。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强调其能够支持族群、国家和精英层利益诉求的功能,不过也有人指出文化遗产具有创造性的、反霸权的层面。本文客观性地综述了西方学界对如下问题的讨论: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和乡愁的关系、不和谐/负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与宗教、乡村与都市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相关机构,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公约。作者着重指出:个人层面上对文化遗产的依恋是一个迄今为止少受关注,却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话题。
[Abstract]:The cultural heritage covers sites, objects and practices that are believed to be old, important, and worth preserving in a society. At present, the topic is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 an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the world, and its concept is also expanding. Man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ers stress their ability to support the interests of ethnic, national and elite layers, but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cultural heritage is creative and anti-hegemonic.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the discussion of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tourism and the homesickness, the non-harmonious/ negative cultural heritage,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religio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city,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particular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The authors stress that the attachmen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to the personal level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be further explored so far.
【作者单位】: 德国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G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华;;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与利用[J];文化学刊;2007年02期

2 任思蕴;;建立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保障机制[J];文物世界;2007年03期

3 朱清;余韵;;基于产权分析的自然遗产保护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4 李本振;王叶;明庆忠;;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的回顾与展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马明飞;;我国自然遗产保护立法的困境与出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苑利;顾军;;自然遗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及其防止策[J];西夏研究;2011年04期

7 聂云霞;;数字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与瓶颈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2年06期

8 解彩霞;;遗产何以可能?——一种现代性的反思[J];文化遗产;2013年01期

9 闫凤珍;;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7期

10 周威;;中国世界遗产管理研究评述[J];青春岁月;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建松;;我国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苏荣誉;;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3 闵庆文;;遗产类型的多样性与保护途径的多样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4 王佩琼;;确认遗产的普遍价值[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5 孙华;;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第一要素:价值的延续[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6 杨文志;;遗产:民族的“种质资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7 李雯;黄德林;杨程;;部门分管制下自然遗产保护评估指标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华芳;穆吟;汤海孺;;社会学视角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角色[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吕娟;李云鹏;;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问题及保护策略探讨[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华;秦耀辰;;中国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两难还是双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黎;城镇化中遗产“待遇问题”[N];中国建设报;201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文化遗产管理者应重视文化遗产产业[N];中国文物报;2007年

3 罗佳明;我国世界遗产的管理向度[N];光明日报;2006年

4 延宏;遗产:拿什么保护你[N];科技日报;2006年

5 黎琼;“遗产保护和现代化可以并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试论大运河遗产的经营[N];中国文物报;2008年

7 ;追寻中国特色文化遗产理论体系[N];中国文物报;2008年

8 记者 史芳;我国第一本文化遗产蓝皮书于文化遗产日出版[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高亚芳;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方向[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黄明玉;以价值为导向的遗产保护规划[N];中国文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应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马明飞;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惠毅;论电视传媒在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14年

7 吕晓斌;基于产权视角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萨如拉;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遗产地居民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2 单超;北京与罗马:世界文化遗产的特征及比较[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3 周威;中国运河遗产廊道的开发与保护[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齐敏;中国大陆社会力量介入文化遗产事业管理经营问题初探[D];西北大学;2009年

5 王小利;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策略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晓丹;现代遗产保护的国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7 田婷;老城保护中的遗产管理规划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唐智华;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9年

9 高婉斐;隋唐大运河开封段遗产保护与展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鹏;2008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0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510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