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苗区墟场文化及传播初探
发布时间:2017-03-26 14:10
本文关键词:花垣苗区墟场文化及传播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集市贸易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商品交换形式。在我国,集市贸易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井边贸易。湘西人把集市贸易称为墟场,其历史久远。自古迄今,墟场遍及湘西全境,成为人们进行商品交易和社会交流最重要的场所与方式,对湘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花垣苗族地区墟场可谓源远流长,红红火火,是湘西墟场极具特色,也最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部分。它延续至今,一直以来,人们赶场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不仅充当开展经济贸易的重要角色,而且成为民俗文化的独特载体,乃是不曾或缺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固化为例行的经济文化节日。本文运用文化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理论,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实地考察、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在认真考察花垣墟场产生、变迁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花垣苗区墟场文化的概念,剖析它的构成要素及其特质。结果表明:1、花垣苗区墟场产生、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以及货币的使用,苗区墟场产生还与当地民族风俗节庆有关;2、系统地阐述了花垣苗区墟场文化有着它特殊的民族习俗、活动习俗、生活习俗的文化元素,并理清了苗区墟场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功能;3、分析了花垣苗区墟场文化的传播形态与方式,墟场文化传播促进了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诱发了农村的宣传教育,丰富了苗民精神文化需求;4、探讨了花垣苗区墟场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整个社会对墟场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墟场文化核心理念缺乏补充,墟场文化传播管理缺乏人才等;5、提出了发展花垣苗区墟场文化及其传播的对策性建议:重视宣传教育,建设文明墟场文化,增强文化理念,营造墟场和谐环境,发展周边集市,拓宽对外贸易市场,加强文化传播,积极发挥墟场作用,规范墟场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新旅游产业,发展墟场经济文化。花垣苗区的墟场文化作为立足于墟场贸易之上,依附于社会文化之下,又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特殊文化形态,自从墟场产生那天起就开始存在了。不论人们是否觉察、是否认识或是否承认,它都客观自然地存在着,生生不息地传承着,年年岁岁,构成当地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一道奇异景观,成为今天吸引许多人走进湘西、来到花垣的一块文化活化石。希望本论文在为花垣苗族墟场文化及传播提出有效办法的同时,其他墟场文化传播可以借鉴。
【关键词】:花垣苗区 墟场 墟场文化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7;G2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13-14
- 1.1.1 研究背景13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2 文献综述14-18
- 1.2.1 国外集市文化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内民族地区墟场研究16-17
- 1.2.3 结论性评论17-18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18-19
- 1.3.1 研究思路18
- 1.3.2 主要内容18-19
- 1.4 研究方法19-21
- 1.4.1 文献资料法19
- 1.4.2 专家访谈法19-20
- 1.4.3 实地考察法20
- 1.4.4 逻辑归纳法20-21
- 第2章 花垣苗族地区墟场的演变及作用21-32
- 2.1 民间集市贸易与墟场21-23
- 2.2 花垣苗区墟场的演变23-29
- 2.2.1 花垣县与花垣苗区23-24
- 2.2.2 花垣苗区墟场的产生24-27
- 2.2.3 花垣苗区墟场的变迁27-28
- 2.2.4 当今花垣苗区墟场28-29
- 2.3 花垣苗区墟场的作用29-32
- 2.3.1 宣传教育作用29
- 2.3.2 文化交流作用29-30
- 2.3.3 经济价值作用30-31
- 2.3.4 辐射承续作用31-32
- 第3章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的元素、内涵及功能32-44
- 3.1 苗区墟场的文化元素32-36
- 3.1.1 民族习俗32-33
- 3.1.2 生活习俗33-35
- 3.1.3 活动习俗35-36
- 3.2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内涵36-41
- 3.2.1 苗族物质文化36-38
- 3.2.2 苗族精神文化38-40
- 3.2.3 苗族制度文化40-41
- 3.3 花垣苗区墟场的文化功能41-44
- 3.3.1 文化交流功能41-42
- 3.3.2 文化凝聚功能42
- 3.3.3 文化培育功能42-44
- 第4章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传播的状况44-55
- 4.1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的传播者与接受者44-48
- 4.1.1 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44
- 4.1.2 传播者44-46
- 4.1.3 接受者46-48
- 4.2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的传播方式48-51
- 4.2.1 语言方式48-49
- 4.2.2 节日方式49-50
- 4.2.3 艺术方式50-51
- 4.3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的传播特色51-55
- 4.3.1 墟场文化促进了苗民生产效率51-52
- 4.3.2 墟场文化改变了苗民生活方式52-53
- 4.3.3 墟场文化诱发了苗民宣传教育53-54
- 4.3.4 墟场活动丰富了苗民精神需求54-55
- 第5章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传播的问题及对策55-59
- 5.1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55-56
- 5.1.1 社会对墟场文化建设不够重视55
- 5.1.2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缺乏核心理念55
- 5.1.3 墟场文化传播缺乏管理人才55-56
- 5.1.4 墟场中民族贸易基础比较差56
- 5.2 花垣苗区墟场文化传播中的对策56-59
- 5.2.1 重视宣传教育,建设文明墟场文化56
- 5.2.2 增强文化理念,营造墟场和谐环境56-57
- 5.2.3 发展周边集市,拓宽对外贸易市场57
- 5.2.4 加强文化传播,,积极发挥墟场作用57
- 5.2.5 规范墟场管理,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57-58
- 5.2.6 积极创新旅游产业,发展墟场经济文化58-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官方性与非官方性之间——湘西苗寨墟场集市观察[J];北京规划建设;2014年01期
2 张波;;湘西墟场体育文化的历史流变与归因[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3 石伶亚;;近代苗疆商事习惯法研究——基于湘鄂渝黔边区集市贸易的考察[J];史学月刊;2013年04期
4 向上;;生活让城市更美好——从那些精彩的或者消失的集市说起[J];建筑技艺;2012年06期
5 李子娟;;国内外集市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1年12期
6 陈宝峰;任金政;杜浦;;村镇集贸市场选址标准的影响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12期
7 毛佑全;云南农村集贸市场的经济文化辐射功能及其特征[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万红;论西南民族地区集贸市场的历史形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9 石忆邵;中国集贸市场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J];地理研究;1999年03期
10 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成;唐山皮影的包装设计与营销推广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花垣苗区墟场文化及传播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89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