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6:04
本文关键词: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经济生活实践过程中,经由漫长的历史时间积淀,孕育而成的智慧结晶,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我国历史悠久,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各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人民一道谱写了灿烂而辉煌的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非常之多,除了显示出一些本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记忆之外,还充分展现出了与其他文化的交融及影响。所以,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方政府在全力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导致了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资源遭到破坏、民众保护意识淡薄,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是政府缺位的表现。所以,在从事相关保护工作时,我们应在防止政府出现越位行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政府行为到位。努力开展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各个民族的凝聚力、实现并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丽江作为全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呈现出多样、特殊、唯一性等多个方面的特征,它是我国仅有的一个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的城市,因此将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阐述了与本文研究对象联系紧密的三个相关概念(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政府行为),以政府职能理论和民族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总结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点;其次,对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作简要介绍,并选取丽江古城及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相关遗产类别及特征作一一说明,接着对丽江市在相关保护工作中采取的政府行为做了归纳与分析;然后,在总结完前一章内容的基础之上,认真分析了当前丽江市在相关保护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保护措施不得当、法律体系不完善、传承者后继乏人、生态脆弱等,还对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外政府在相关保护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与方法措施进行一一罗列,总结出可供丽江市政府在从事相关保护工作过程中借鉴的经验与方法,以期能够使丽江市的相关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
【关键词】:民族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丽江市 政府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2;D63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9-10
- 二、文献综述10-14
- 三、研究主要内容、方法与观点14-17
- 第一章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基础17-24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17-19
- 一、民族地区17-18
-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18
- 三、政府行为18-19
-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19-20
- 一、种类繁多19
- 二、价值珍贵19
- 三、群众基础广泛19-20
- 四、传承方式独特20
- 第三节 理论基础20-24
- 一、政府职能理论20-22
- 二、民族发展理论22-24
- 第二章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24-39
- 第一节 丽江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及特征24-28
- 一、丽江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25-26
- 二、丽江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26-28
- 第二节 泸沽湖地区摩梭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与特征28-34
- 一、泸沽湖地区摩梭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28-33
- 二、泸沽湖地区摩梭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33-34
- 第三节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分析34-39
- 一、日常行政管理方面34-37
- 二、行政奖励方面37
- 三、行政帮助方面37-39
- 第三章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9-53
- 第一节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39-47
- 一、保护措施不得当39-43
- 二、法律体系不完善43-44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后继乏人44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脆弱44-45
- 五、民众保护意识淡薄45-47
- 第二节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47-53
- 一、专业型人才缺失47-48
- 二、财政投入不足48-49
- 三、民众支持力度不够49
- 四、机构设置不合理49-51
- 五、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51-53
- 第四章 完善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53-67
- 第一节 国外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及启示53-58
- 一、国外政府保护非遗的经验53-57
- 二、国外政府保护非遗的启示57-58
- 第二节 完善丽江市非遗保护的建议58-67
- 一、日常行政管理方面58-62
- 二、行政奖励方面62-64
- 三、行政帮助方面64-67
- 结语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72-75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的论文75-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柴以华 ,傅娇灵 ,许慧宏 ,吴声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5年10期
2 陈能幸;陈炜;;南岭走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特征[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6期
3 张世均;;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7期
4 林庆;李旭;;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飞;我国行政文明建设若干问题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7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