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探索以高等教育模式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平衡发展——以西北民族大学非遗培训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03 01:02
  2015年西北民族大学申请承办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成为全国首批研陪计划参与高校。该文以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为基础,通过高校教育的模式参与非遗教学及培训。研究非遗项目并通过洮砚课程为例研究及探索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如何致力于非遗的传承及发展。 

【文章来源】:冶金管理. 2020年15期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高校教学参与非遗培训的具体实践及其问题
    (一)非遗高校培训教学内容对传承人的影响
    (二)培训课程设置及合理性安排对传承人的影响及作用
    (三)培训课程对非遗传承发展的利弊影响
二、如何建立高校参与非遗培训对非遗传承及发展的平衡关系
    (一)“非遗”资源的集中及建设1、“馆”的建立
    (二)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资源
    (三)使经济发展的平衡摄入高校及非遗传承
三、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洮砚的雕刻历史与工艺传承[J]. 史忠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J]. 张博.  青海社会科学. 2007(01)
[3]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西北民族聚集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刘军,陈兴鹏.  西北民族研究. 2006(04)



本文编号:2953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953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b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