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大数据二维分类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02:33
[目的/意义]数字化浪潮催生了类型繁多的海量文化遗产大数据,合理的分类已经成为文化遗产大数据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的关键。[研究设计/方法]根据文化遗产与大数据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文化遗产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并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文化遗产数据分类现状进行探讨。[结论/发现]分类焦点应从具体类别的文化遗产信息向文化遗产大数据这一类资源整体转变;同时,现有分类体系中出现的维度单一、粒度粗糙、类目设置不严谨等问题也亟需解决。[创新/价值]采用组配分类法,以文化遗产大数据为研究对象,以文化遗产领域特征和数据特性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文化遗产领域特征与数据特性的二维分类框架。
【文章来源】:图书情报知识.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文化遗产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2.1 数据、信息的概念与关系
2.2 文化遗产大数据的概念
2.3 文化遗产大数据的特征
3 文化遗产大数据分类相关研究
3.1 文化遗产项目的分类
3.2 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分类
3.3 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不足
4 文化遗产大数据二维分类框架构建
4.1 文化遗产大数据分类基本认识
4.2 文化遗产大数据分类基本思路
4.2.1 知识大纲制定
4.2.2 分面分析
4.2.3 分类框架构建
4.3 文化遗产大数据类目细分
4.3.1 文化遗产领域特征分面下的数据分类
(1) 文化层次亚面的数据类型
(2) 发展历程亚面的数据类型
(3) 文化遗产要素亚面的数据类型
(4) 数据来源亚面的数据类型
(5) 传播要素亚面的数据类型
4.3.2 数据特性分面下的数据分类
(1) 数据实时性亚面的数据类型
(2) 数据产生方式亚面的数据类型
(3) 数据媒介形式亚面的数据类型
(4) 数据结构化程度亚面的数据类型
(5) 数据公共性亚面的数据类型
5 总结
作者贡献说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真实性”的文化遗产信息保护[J]. 程娟,景涛,肖大威. 华中建筑. 2018(10)
[2]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化技术实践[J]. 宋利荣,潘云.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2)
[3]基于用户协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分类模式研究[J]. 刘向红. 现代情报. 2017(03)
[4]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索[J]. 吴振东,过伟敏,艾小群. 贵州民族研究. 2016(04)
[5]文物保护学视角下的文物信息学[J]. 龚德才,徐津津. 中国文化遗产. 2015(02)
[6]“数据——信息——情报”三角转化模式研究[J]. 刘莉,王翠萍,刘雁. 现代情报. 2015(02)
[7]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问题解析与体系重构[J]. 宋丽华,董涛,李万社.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03)
[8]数字文物博物馆信息资源分类与元数据设计研究[J]. 龚花萍,胡春健,刘春年. 情报杂志. 2014(01)
[9]近现代文物信息载体联袂简说[J]. 肖贵洞.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3(04)
[10]数字化传承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重构[J]. 黄永林,王伟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8)
博士论文
[1]贺兰山岩画文化遗产信息大众传播研究[D]. 荆琰清.中央民族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79984
【文章来源】:图书情报知识.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文化遗产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2.1 数据、信息的概念与关系
2.2 文化遗产大数据的概念
2.3 文化遗产大数据的特征
3 文化遗产大数据分类相关研究
3.1 文化遗产项目的分类
3.2 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分类
3.3 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不足
4 文化遗产大数据二维分类框架构建
4.1 文化遗产大数据分类基本认识
4.2 文化遗产大数据分类基本思路
4.2.1 知识大纲制定
4.2.2 分面分析
4.2.3 分类框架构建
4.3 文化遗产大数据类目细分
4.3.1 文化遗产领域特征分面下的数据分类
(1) 文化层次亚面的数据类型
(2) 发展历程亚面的数据类型
(3) 文化遗产要素亚面的数据类型
(4) 数据来源亚面的数据类型
(5) 传播要素亚面的数据类型
4.3.2 数据特性分面下的数据分类
(1) 数据实时性亚面的数据类型
(2) 数据产生方式亚面的数据类型
(3) 数据媒介形式亚面的数据类型
(4) 数据结构化程度亚面的数据类型
(5) 数据公共性亚面的数据类型
5 总结
作者贡献说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真实性”的文化遗产信息保护[J]. 程娟,景涛,肖大威. 华中建筑. 2018(10)
[2]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化技术实践[J]. 宋利荣,潘云.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2)
[3]基于用户协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分类模式研究[J]. 刘向红. 现代情报. 2017(03)
[4]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索[J]. 吴振东,过伟敏,艾小群. 贵州民族研究. 2016(04)
[5]文物保护学视角下的文物信息学[J]. 龚德才,徐津津. 中国文化遗产. 2015(02)
[6]“数据——信息——情报”三角转化模式研究[J]. 刘莉,王翠萍,刘雁. 现代情报. 2015(02)
[7]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问题解析与体系重构[J]. 宋丽华,董涛,李万社.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03)
[8]数字文物博物馆信息资源分类与元数据设计研究[J]. 龚花萍,胡春健,刘春年. 情报杂志. 2014(01)
[9]近现代文物信息载体联袂简说[J]. 肖贵洞.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3(04)
[10]数字化传承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重构[J]. 黄永林,王伟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8)
博士论文
[1]贺兰山岩画文化遗产信息大众传播研究[D]. 荆琰清.中央民族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79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9799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