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地方认同对游客情感体验及旅游意向的调节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1 17:05
  近年来文化遗产线路研究成为热点问题,大运河文化带遗产线路形象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广泛关注。通过对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典型区位的实地调研,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分析大运河及沿线区域旅游意向影响因素,解构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品牌形象建设影响因子。结果发现,游客及居民对景区禀赋的认知评价、对大运河文化带的情感态度及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微观价值、宏观意义的认同均对大运河及沿线区域旅游意向产生正向作用,其中微观、宏观价值认同对旅游意向具有突出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大运河文化带品牌建设的建议。 

【文章来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20(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游客情感体验对旅游意向的影响研究
    (二)游客认同对旅游意向过程的效应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三、结果分析
    (一)对H1的验证
    (二)对H2、H3的验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贴近情感需求,打造主客空间
        2.落实微观价值,提升认同水平
        3.加强宏观建设,发挥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旅游开发对乡村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以川、滇交界处的泸沽湖景区为例[J]. 张敏敏,傅新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1)
[2]基于“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耦合的黄麓镇传统街区规划设计[J]. 洪长瑾,李浩,何业成,张云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三峡游客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地方认同、休闲效益的视角[J]. 周学军,于开红.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02)
[4]遗产旅游地居民的地方认同——“碉乡”符号、记忆与空间[J]. 孙九霞,周一.  地理研究. 2015(12)
[5]ESI模型下社区文化认同响应旅游开发内在机理研究——以聊城东昌古城景区为例[J]. 单铭磊.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6]文化认同体验视角下的区域文化旅游主题构建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J]. 傅才武,钟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7]旅游体验质量综述[J]. 张冬.  青年与社会. 2013(09)
[8]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为个案[J]. 吴其付.  贵州民族研究. 2009(01)
[9]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 谢彦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
[10]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J]. 苏勤.  地理科学. 2004(04)



本文编号:3011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11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